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碗雪燕碧糯羹就下肚了。肚子里有了食儿,他的
神
也好了不少,也有机会看清了帝后的圣颜。
第一个反应就是惊讶。
想不到帝后竟然如此年轻,看上去连三十都没有,却能打下偌大的江山,当真令
匪夷所思。
第二个反应就是惊叹。
陛下龙章凤姿,天
之表,气度贵不可言。而皇后国色天香,风姿绝世,犹如玄
谪仙。
帝后之风采气质,竟不似尘世中
,令
高山仰止,自惭形秽。
如此至尊伉俪,真是造化之合啊。
外间都说陛下皇后是来拯救苍生的天降圣
,果如是也。
“关先生本在河东,冒险渡河脱北,可见汉家之气节,凛然于心。”李洛夸赞了一句。
对于关汉卿,他内心还是很尊重的,所以称先生而不名。对于华夏历史上的正面
物,他向来心存敬意。
“
民不过是率
而为,意气而动,当不得陛下谬赞,汗颜万分。”关汉卿道。
“好一个率
而为,意气而动。以先生看,大唐百姓,如何对待这率
而为,意气而动呢?”李洛微笑。
这就是考验了。
关汉卿心中有数,他没有贸然回答,而是略作思考,拱手说道:
“陛下,所谓‘文过质则史,质过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理概如是也。所以圣
要说中庸,要说不偏不倚,度也。”
后世误解了“文质彬彬”的意思,以为文质彬彬是斯文的意思,其实大谬。文质彬彬的意思,乃是既朴实率
又有文化修养,类似“允文允武”。
“陛下,天下百姓,纯良不一,天
各异。有
天生忠义,有
天
凉薄。是也
本恶,
亦本善。”
嗯?李洛听的不由点
。
自古以来,孟子的
心本善和荀子的
本恶,非黑即白的争论了千百年,也没有定论。可关汉卿
格豁达,不钻角尖,直接将两者结合起来,主张
心本善,
亦本恶。
这倒是有些新鲜了。
却听关汉卿继续说:“既然
之天
,善恶不一,那么就不能让
率
而为,意气而动了。是以,教化有成,可令善行率
而为,恶
不敢率
而为。”
“而若教化有失,则是善行不敢率
而为,恶
却敢率
而为。”
关汉卿所谓的善行,不是指做好事讲仁慈,而是指正义之事。报国杀敌,虽是杀
,那也是善行。
李洛点
:“那么,赵宋的教化,是有成还是有失呢?”
关汉卿拱手:“赵宋之教化,失之弱民,乃文过质则史也。有宋一代,蛮夷屡次南侵,两次亡社稷,何也?既官民百姓不敢率
行其血勇,而为虎作伥之恶
却率
而为。”
他基本否定了赵宋的教化。
李洛道:“以先生所见,如何才能使官民率
行善,而不敢率
为恶呢?”
这里所说的恶,并不是一定指做坏事,也包括懦弱自私,麻木不仁。
关汉卿肃然回答:“令百姓知礼义廉耻,明是非忠
,别华夷敌我。其一也。”
李洛欣然颔首,“愿闻其二。”
关汉卿道:“轻生死,重名节;死节有得,苟活有失;其二也。如此,则百姓就可率先而为了。有司牧民,教化一方,念慈在慈,则一地治。朝廷念慈在慈,则天下治。”
他的话其实并不新鲜,历代统治者也都知道。可关汉卿强调了“落实”。
中国政治早熟,大道理千百年前就有的是,可落实的却很少,大多停留在讨论和理论层面。
比如说:轻生死,重名节。
把荣誉名节看的比生命更重,这是所有优秀民族的共
。从来没有一个优秀民族,是把个
生死看的比荣誉名节更重要的。
越是把个
生死看的最重的民族,就越容易被消灭,被征服,越容易死。
关汉卿认为成功的教化,要使得百姓能够率
而为的行善,轻生死,重名节。
很明显,这不光是道德要解决的命题,更是宗教解决的问题。
“善哉。先生所言,诚如是也。若官民百姓轻生死,重名节,率
行其血勇,则夷狄奈华夏何也。”
李洛说道。关汉卿说的很有道理。
李洛现在对宗教的存在是越来越理解了。
倘若对神灵没有敬畏,那么就会格外畏惧死亡。
越是没有敬畏,就越是怕死,越是贪婪,自私,无耻,懦弱。
他们不相信仗义死节会受到神灵的奖赏,不相信善有善报。他们只相信现实的利益,什么节
理想,那都是傻子所为。只要苟活,有好处,才不会管那么多。
由此,产生出“聪明”的处世哲学。诸如“好死不如赖活”,“出
的椽子先烂”,“识时务者为俊杰”,“有钱能使鬼推磨”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