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彩,有弦纹、回文、莲瓣纹、如意纹等,中间一道
红的包袱锦极尽祥和吉利之意。
瓶内植有一株木本花卉,虬曲苍老的主
与充满活力的新枝相得益彰。
枝
花繁叶绿,显示出老树的勃勃生机。
瓶的两边有古籍、水仙花、兰
、水果、青铜器相衬。
作品题款“瓶伴琴书古,花开德泽新”点明了画面之意蕴。
末尾署赠送款“雪六老哥大
雅正,绍旭弟鼎持赠”。
由于是为他
定制的赠送品,作者未署名,只留了创作地点“写于昌江抡珠山房之西轩”和一款印文。
张天元根据“抡珠山馆”款识推断,作品或为清末民初时期浅绛彩名家汪藩所作。
当然,也只是可能而已,并没有太过确凿的证据。
汪藩,字介眉、解眉,号梅庄居士、半隐山
;安省黟县
,是清同治至民国时期的一位画技
湛的浅绛彩名家,曾为景德镇御窑厂画师。
据考证,清同光时期的御窑厂有七十二轩室(堂馆)供御窑厂画师作画,“抡珠山馆”便是其中之一。
而在张天元所见署名汪藩的作品中,与“抡珠山馆”有关的地点就有“抡珠山馆之西窗、抡珠山馆之碧云轩、抡珠山馆之砚香轩”等。
说明抡珠山馆有多个供画师作画的轩(室)。
以汪藩当时在御窑厂的画师地位推测,偌大一个“抡珠山馆”不会是他的专用画馆,因而在抡珠山馆作画的也就不止汪藩一
。
再看印文,在汪藩的作品中,印文有介眉、介、眉、抡珠山馆、画、之印、印等,且以“介眉”两字或其中一字做印文为多。
此方印文不常见,读音也难以确定,故有
认为是一个符号印文。
有行家曾考证过,一些浅绛彩画家常将“仿古”两字结合成一个字作为印文。
这种表现形式是汉字的合文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