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五枚)……
这是一张药方,刘知易根据药方,从没有标记的药包中一一挑出药材,最后配成一包药。
第二条: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
(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第三条……
五十多包药,没有一丝
费,当配完最后一副药后,发现全部药材刚好用完,这也说明刘知易的答案都很准确。
这时候已经天黑,第二天考试结束了。
还有最后一门,这一门是考诊治,真正考验技术的时候来了。
小吏送来五张白纸。
很快一直紧锁的房门传出响动,一个
开门走了进来,身穿白袍,面色红润,看模样是一个二十多岁的佳公子,见到刘知易第一句话就是“大夫,我病了。”
冷冰冰说完,就走到桌边,在一旁坐下。
刘知易看了一眼,这是考官吧?这真有病?鼻子抽动,能闻到一
脂
气,怕是在脂
堆里滚的多了,身子虚吧?
刘知易点了下
:“官
有何不适?”
诊治考的就是望闻问切,不管多简单的病,都要把流程做足,他刚才看了对方一眼,看他面色红润,这是“望”,嗅到脂
气是“闻”,现在开
询问病
,这是“问”,如果计分,这两分拿的容易。
“腰疼。”
考官蹦出两个字。
刘知易点
:“请伸出手。”
手搭脉搏,脉象沉而无力,里虚之证。
马上提笔,开了一个补肾的方子。
“官
。色是刮骨钢刀,切记。”
最后皮一下。
感觉挺容易,是十分常见的病症,太学医科考的果然不是疑难杂症。
第二个病
同样如此,患的是风寒。
第三个病
,脉象弦缓,这是肝病。询问得病经过,说去不久前曾落水,判断是血吸虫病。开了含有少量砒霜的药方。
第四个病
,有肺病,没法根治,开了个补气的药,不会错。
到了第五个病
,刘知易有些傻眼,又是刚才那个肾虚哥。不过此时这哥们一脸苍白,跟刚才完全是两个症状。
刘知易问道:“官
,这回有何不适?”
官
没好气道:“不举!”
刘知易一愣,这哥们,刚才肾虚,这回阳痿?他得罪谁了?
刘知易听说过,太学医考时候,病
都是找
假扮的,不可能是真的病
。有时候会请太医院的太医来充考官,大多数时候,还是太学医科的学长、师长们自己扮演。至于扮演成何种病患,是随即抽签。这哥们运气可不太好,抽到两个这种病患,而且抽到了同一个考生,简直不要太丢脸。
刘知易见时间还早,前面考试顺利,碰到这个师兄,有了戏弄之意,问的格外仔细。囿于规则,考官只能一一作答,好像他真的有这样的病症一般。
很快一个个病症就被问了出来,比如
,发苦,不喜饮水,胸闷,四肢凉,大便稍溏,夜尿,舌淡苔薄白,脉细弦等等。
最后是诊脉,初期是明显的不举之症脉象,脉象细弦。可是接着脉象一变,脉搏有力,刘知易马上懵了。接着脉象又一变,阳濡弱,
弦紧,这是疫症的脉象,阳痿是因为病菌感染?正纳闷间,脉象再次一变,这次弹跳毫无规律,不,弹跳有力,很有节奏,但这绝不是
的脉象,更像是一首乐曲!
刘知易苦着脸抬
,看到考官一脸嘲讽,知道自己刚才问的太多,得罪了这个师兄。
连忙拱手,轻声道:“师兄,高抬贵手。”
考官冷哼一声,他不想继续纠缠,科举是国考,太学
学试虽然比不上科举,但对太学来说,一直有把太学试办成第二科举的野心,容不得出错,考试是有规矩的,他也不敢
来。
闷哼一声,脉象渐渐稳定下来,刘知易松了一
气。虽然知道对方不举,可是同样的病
,病因不同,开出的药方可以截然不同,必须辨证施治。肾虚分为
虚和阳虚,阳痿也分为虚痿和实痿,一
一阳,一虚一实,一个需要补,一个需要泄。
现在脉象确定,是实痿,刘知易马上开药,列出了柴胡,枳实,白芍,炙甘
,桔梗等药。
“官
您拿好,一共七剂,每
一剂,用水煎服。”
刘知易这次学乖了,态度恭敬,拱手送行。
呼,总算考完了。
原来医家真气,不但能控制血气,也能控制自己的脉象。
不过这种法门学来有何用?
像这个师兄一样,明年为师弟们扮演肾虚或者阳痿?
不学,不学,老师我不学!
刘知易心里暗想,打定主意,进了太学,也不是什么都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