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的排序,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李思平先囤的大蒜,未
达到预期,才转而囤积米醋。
他不打算囤板蓝根,一方面米醋市场很大,足够自己消耗掉剩余资金,另一
方面他也打听过,板蓝根制剂是国家定价,炒作意义不大。
根据预言书的内容,李思平猜测,可能会有一场大的流行
疾病
发,但写
下预言书的
,可能是有所顾虑,所以没有直接言明这一点。
李思平琢磨,写下这些预言的
是用作提示的,作者对此肯定一清二楚,所
以也不用说到底为什么要囤积这些东西。
他这段时间一直在网上关注着各种流行
感冒的
发
况,但一直没有什么
结果,所以今天遇到黎妍了,正好提出这些疑问。
「你知道我不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我可以介绍几个
国内这方面的专家给你认识。」黎妍明显想歪了,「不过如果你想学医的话,我
不建议你朝这个方向努力,这个学科......怎么说喔,总之我不太建议你选择...
...」
「黎阿姨,您误会了,我没这个意思......」李思平赶忙解释:「我是学文科
的,就是想学也不能报考。」
「那倒不是问题,中医也有相关的可以报的吧?而且真有心学,这点儿困难
算什么?」黎妍很郑重,「不过你们对这个如果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我是不太
建议学医的,太辛苦太累不说,需要付出的东西太多了......」
「单纯为了谋生的话,其实很多职业都比医生更好。」
李思平敷衍的点点
,他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每个
看待自己从事的行业,
都看到的是弊,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一行带来的利益。
不过他当然不会和黎妍争执什么,本来就是没话找话,正好自己有这方面的
困惑,所以才有此一问。
一群年轻
边吃边聊,黎妍简单吃了两
,借着打电话的机会就离开了包间。
李思平一直在偷偷关注黎妍的动向,看她出去半天还没回来,便知道不到聚
餐结束,她是不会回来的。
好在几个
都是学生,没
喝酒,尽管小别重逢的喜悦很真挚,但毕竟分隔
时间不长,该聊的话很快就聊完了,于是大家尽欢而散。
看着黎妍沈虹上了出租车,李思平挥了挥手,自己往家走。
这次投资大蒜和米醋,李思平是犹豫了很久才下的决心,但他还是给自己留
了后手,名下的房产都没有动,账户上的资金还留下了四千万,相当于将最近一
次炒
的全部收益拿了出去,却保留了原先的基本盘。
他不是对预言书上的内容没有信心,而是对这种近似于「发国难财」的行为
有些不齿,他毕竟还年轻,心里有些很纯粹的东西还没有抛下,所以才会有和迟
燕妮的「约法三章」。
如今迟燕妮已经完成了九十万吨大蒜的收购,实际仓储量在七十五万吨左右,
剩余的将在春节前陆续完成仓储。米醋方面,刚收购到超过二十万箱,就已经接
近了资金的极限。
迟燕妮提出警告,指出一定要留一部分资金应对突发
况,李思平也同意了
她的观点,毕竟赚钱重要,但适可而止更重要,好在米醋的物流成本和大蒜差的
太多,毕竟定价在那里,这位李思平节约出不少资金余量,加上他手
预留的四
千万,算是高枕无忧了。
接下来的
子波澜不惊,身为高三学生,李思平正月初十就回校开始上课,
沈虹也早早返回上海,开始新的学期。
李思平仍旧没有放弃在网上搜索关于流行
疾病的信息,就在开学这天,他
在一个网络论坛上,看到了广州市出现一种名叫「非典型肺炎」的传染病,当时
已有100多
确诊,其中多数为医护
员,甚至已有2例死亡,可见其传染烈
度之高和危害之大。
他保持着对这件事
的关注,但网上的消息很少,新闻报道则是几乎没有,
但正月十二他正在上课的时候,迟燕妮发来短信,让他下课后就赶紧给他回电话。
李思平一直都是手机关机,中午放学才开机,所以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才
给迟燕妮回电话。
迟燕妮向李思平汇报了一件事,已经有
和她联系购买米醋,价格已经涨了
四五倍,大蒜的价格也在上涨,从七分的收购价格到现在已经涨到两毛多了。
迟燕妮给出的建议是,少量出一些货,继续观望一段时间。李思平没处理过
这种事儿,不知道怎么做合适,便同意迟燕妮的意见,但他给迟燕妮设定了一个
标准,就是以十倍收益为界,可以低,但不可以高。
迟燕妮有些莫名其妙,竟然有
嫌弃赚钱赚得多的,但她已经习惯了李思平
莫名其妙的规矩,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