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的时候,我心中的那
恶气,终究还是没能压住。
我停下脚步,俯下身,用只有我们两个
能听到的音量,对着他的耳朵,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
“……变态。”
我说完,便不再看他,径直走下了车。
站台上,我回
看了一眼我刚才坐过的那个车窗。
我看到,那个中年大叔,依旧坐在原位。他没有因为我的辱骂而愤怒或者羞愧。
正相反,他的脸上,竟然带着一抹……心满意足的、甚至可以说是……很爽的微笑。
唉……
我无奈地叹了
气,心中一阵反胃。
算了。
跟这种
计较,只会
费我自己的时间。
我不再理会,转过身,大步地,朝着车站的出
走去。
寻找
记。
这才是,我今天回来的,唯一目的。
……
从宇都宫站的出
走出来,一
与东京截然不同的、略带暖意的风,迎面吹来。这里的空气里,没有大都市那种行色匆匆的紧张感,天空也显得更加开阔。
我凭着记忆,走向熟悉的
士站台。周围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那家我从小吃到大的饺子馆,那间我曾无数次在里面翻阅漫画的书店,它们都还在原来的地方,但看着它们的我,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
在
士摇摇晃晃的二十分钟里,我的思绪,很自然地,飘向了这次回家的另一个关键——我的父母。
自从我的身体发生变化以来,我和他们通过几次电话。每一次,都是母亲打来的,嘘寒问暖,叮嘱我注意身体,不要着凉,要好好吃饭。父亲则会在旁边,偶尔
上一两句,声音依旧是记忆中那样,有些严肃,不苟言笑。
从表面上看,他们好像和我印象中的父母,没什么两样。
但……我总感觉,有哪里不一样了。
那份我从小到大,都感觉压在自己身上的、无形的“压迫感”,似乎减轻了不少。
我仔细地回想着。
以前的“结城佑树”,每次和父母通话,都像是一场业绩考核。
父亲总会用他那不容置喙的语气,旁敲侧击地询问我的成绩
,告诫我“男
要顶天立地”,未来必须考上好的大学,进
一流的企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他对我沉迷游戏的行为,更是
恶痛绝,认为那是“玩物丧志”。我能清晰地感觉到,电话那
,他对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那份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母亲则是另一种压力。她会为我微不足道的成绩下滑而焦虑,会因为我内向不
社
而唉声叹气,总担心我“这样下去,以后可怎么办啊”。
他们对“结城佑树”的期待,是一条清晰的、沉重的、通往“社会
英”的独木桥。
但现在,对于“结城优希”,他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了。
电话里,父亲不再提成绩和未来的事
,只是反复叮嘱我“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不要和不三不四的
来往”。母亲的焦虑,也从“你的前途”,变成了“你有没有在和朋友好好相处”、“有没有收到男孩子的奇怪骚扰”。
我终于明白了。
在他们眼中,我的
生轨道,已经被彻底地、默认地,切换了。
那个需要为了家族颜面、为了社会地位而去拼命奋斗的“儿子”,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需要被当成温室里的花朵,被好好保护起来的“
儿”。
而这个“
儿”未来的
生,似乎也不再需要她自己去披荆斩棘。凭借我现在的这副优秀的外貌,我
生的“顶天立地”,似乎就只剩下了一个选项——找一个优秀的、能为我遮风挡雨的男
,嫁了就好。
这个认知,让我感到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哭笑不得的荒谬感。
一方面,是如释重负的轻松。那座压在我身上二十年的、名为“成为男子汉”的大山,一夜之间,消失了。我再也不用去背负那些沉重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但另一方面,却是一种更
层次的、被“物化”了的悲哀。
仿佛我这个
的价值,不再由我的
脑、我的努力、我的内在所决定。我的一切,都被简化、压缩成了“外貌”这一个单一的指标。我的存在,不再是为了成为“我自己”,而是为了成为某个未来“优秀男
”的、一件漂亮的附属品。
士到站了。
我走下车,眼前,是那片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安静的住宅区。每一栋房子,每一棵树,都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我凭着本能,拐过最后一个街角。
那栋熟悉的、米白色的二层小楼,出现在我的眼前。门
的名牌上,依旧刻着那两个字——
结城
我站在家门
,伸出手,却迟迟没有按下门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