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地理却大相迳庭。眼前这条江的江面比自己想像中更宽,中流四望几乎看不到边际,如果说这是海
,自己还信几分。可这里明明是大江中游,离大海还有近千里的水路。
程宗扬雇的船只并不大,船后载着马匹,中间是船舱。船东是江上舟弄帆的老行家,一路顺风顺水,不到午时,建康城已经在望。
临近建康,船只越发密集。江面聚满各式各样的船只,小的
只是一个舢板,大的则高及数丈,桅杆直云霄。有两条船只并排驳接成的舫船,还有长达数十丈的庞然大物,泛江巨炯。有简单的独木舟,还有
巧的画舫。有专门载货不设客舱的漕船,还有壁起板墙,上覆舱盖,有如水上
家的房船。更有一些大船,吃水的船舷几乎贴近水面,满载货物在江中穿行。此来彼往,络绎不绝,彷佛天下的船只都汇集到此处。
建康江河湖泊相连接,水网密布,无法筑造大城,而且有江河做为天然屏障,晋
对筑城也不怎么重视。直到三十年前,江边只有几道竹篱作为防御。年
久,竹篱多有残
,往来的商贾、使者,尤其是来自北方三朝,见惯雄关大城的官员私下每每讥笑,晋国才沿江筑起一道城墙,同时在
城的江
两岸架起浮桥,对通行的船只进行审查。
江的浮桥与朱雀桥一样,都是用船只连接而成。中间相距五十丈的位置,两侧各沉下三
数千斤的石牛,上系绳索,用来固定江面两座浮关。船漕司的官员就乘着小舟,在江中检查对过往船只。
程宗扬留心观察,晋国的商税倒不重,自己雇的这条船约好四天时间十枚银铢的价格,相当于一贯铜铢,或者普通一个月的收
,商税只收了十个铜铢。收来的商税用以疏浚河道、修筑江堤,甚至还有官方设立的奖金,来奖励江中遇险时来救援的船只
员。
正等待关的时候,远方传来一阵喧哗。一条五丈高的楼船从远方驰来,巨大的船体彷佛一座移动的城堡,桅杆上有
摇动旗帜,要前面的船只让路。
江上的船只对这条大船似乎都很熟悉,看到旗号纷纷驰向两边。船漕司的官员乘舟驰过去,远远便招手致意,笑容满面。
那船不只一艘,前后十余艘编成一列,气势恢弘,所有船只都张满了帆,风助船势,速度极快。涂过桐油、树漆的船舷不知在水中浸过多久,上面一层层布满了海藻、贝壳,挟里着浓浓的海洋气息扑面而来。
程宗扬的船只本来在江面等待城,这十余条大船一来,所有船只都往两旁退避,有几条船碰在一起,一时间
成一团。
程宗扬走上船,问那个上了年纪的船东∶这船是什么来
?
船东揉了揉被江风吹坏的眼睛,然后笑道∶这是云家的船队,一向在海里讨生意,听说过了夜叉珊瑚,还要行上万里,来回一趟就要两年时间。那船上带的东西可多了,听说上次返航,单是六、七尺的红珊瑚就带回来十几枝。还有一只大,
壳有几丈宽,
背的骨节里每节都有一颗
拳大的明珠。听说云六爷亲手剖了
壳,给在座的贵客每
一颗,价值上万金呢。
居然是云家的船队,程宗扬笑道∶云家真够有钱的,这样的海船一艘可不便宜。
船东笑道∶这是云六爷会做生意。这舰队十五条大海船,云家占了七条,剩下这些都是建康城里的商家凑出来,跟着云家的船只出海。云家还专门设了商号,城中不管贵贱,只要够十吊钱都可以递到商号来凑上一分。咱们让路不为别的,这城里不少
家都有钱在船队里面,让它也是给自己的生意让路。
一吊一千铜铢,十吊一万,折一百枚银铢,这笔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殷实些的家都能凑出来。程宗扬暗自啧叹,云氏这位当家的六爷真够
明的,这一招把半个建康城都绑在云氏的船队上,官府、商户带民间全部摆平,岂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不对啊,只有十二条船。
看来是沉了三条。
船东道∶这远洋的生意,船少了不成,海上风高大,沉船的事天天都有。一旦沉了船就血本无归。以前云家有六、七条海船,也只敢在近海跑跑生意。自六爷招集商家
,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远。现在跑远洋生意有两三倍的利,就算沉了几条船,大伙儿把损失一并扛起来,也能有一两倍的利。
船东絮絮叨叨还在说,程宗扬心神却被船一个倩影吸引。
最前面一艘巨舰而来,船
立着一个
子。她身材修长,肩上披着一条遮风的斗篷,斗篷内是一件
致的银鳞细甲,银亮的甲片又细又密,由腰及胸,勾勒出身体美好的曲线。
那子身后还立着几名大汉,一个个都剃光了
,披着铁铸的肩甲,露出肌
纠结的手臂,神
剽悍,看来是云氏船队的护卫。那
子一手扶着横栏,腰背挺得笔直,在船
迎风而立,在
群中犹如鹤立
群。她身材高挑,较之身后的大汉也矮不了多少,杏眼丹唇,鼻梁挺直秀美,五官彷佛用刀刻成,线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