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若是没有何充的推举,王导的默许,一个谯郡三流士族,如何能有今
之势?
不过这事要怪还是应该怪在司马昱
上,何充推举桓温,侍中刘惔极力劝谏,认为桓温野心比庾翼更甚,建议司马昱督镇荆州,司马昱忙着清修玄谈,不肯上任,最终让给了桓温。
“以襄阳城之坚固,桓温、梁贼必两败俱伤也。”司马昱抚弄长须,眼角的皱纹上挂着一层喜色。
上一次梁国声势浩大的围攻襄阳,还不是无功而返?
唯有谢安一脸平静,“若襄阳挡不住梁军,又当如何?”
王彪之冷哼一声,“襄阳乃桓温老巢,襄阳丢了,桓氏也就穷途末路,我等大可效仿东吴,重建西陵、夷道防线,将梁国挡在长江以北。”
东吴凭借西陵、夷道、公安等长江要塞,在蜀国灭亡后,顽强抵抗了西晋三十载。
若不是东吴出了个
君孙皓,完全还可以再抵挡下去。
总之一句话,建康君臣对桓温的憎恨厌恶,还在梁国之上。
这次梁国的战火烧不到他们
上,用不着他们担心。
反而是桓温,一步步紧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效仿司马家篡魏之旧事。
“还是以防万一为妙,此次梁军
寇非同小可,不可坐以待毙,北府军应当出手。”谢安说的很慢,仿佛在斟酌每一个字。
“安石莫非糊涂了?若桓温击退梁军,下一步,可就要行大逆不道之事,你我如何抵挡?”王坦之抛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
桓温得势,建康的这种权力格局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如今桓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若不是他顾及名声,早就行司马师司马昭之事……
一个对曹魏士族下手,一个当街弑君……
晋朝的顽疾,在它立国时,便已经
骨髓之中,药石无医。
司马昱顿时感到脖颈后面凉飕飕的。
桓温拥立他为皇帝,分明就是将他架在火上烤,亡国之君的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
“自然不是救援襄阳,而是扫平长沙贼武陵蛮,要防守长江,武陵长沙不可
也,北府军既出,大司马岂能按兵不动?”谢安语气平缓。
要建立长江防线,至少先守住长江以南。
谢安算是提前布局,以免形势恶化。
保住长江以南,还能将
蜀连接起来,即便襄阳丢了,江东还能稳住。
“安石真当时之孔明也!”司马昱赞赏道。
“若桓温长驱直
,反
建康?为之奈何?”王彪之扫了几
一眼。
桓温
主建康,最倒霉的肯定不是司马昱,桓温是司马家的
婿,也不会是谢安,在桓温面前,谢安常以臣子自居。
只有王家,一件衣服都没穿,每次都站在反对桓温的最前面,坏了桓温不少好事。
谢安和司马昱同时意味
长的望着王彪之。
“大司马
惜名声,应当不会行此不忠不孝之事。”
第七百章 指路
李跃忽然发现一件怪的事,如此一场决定天下形势的大战,居然没有援军来救襄阳……
要知道上一次攻打荆襄,各地纷纷来援,
得李跃连到手的江陵都放弃了。
这一次非但没有援军,连武陵、长沙的叛
也不管了,一心一意待在武昌。
这种局面,荆襄豪强一个一个的来表忠心。
晋室连江东本土士族都压的死死的,更别提荆襄豪强。
江东本土士族豪强们或许还能喝到一
汤,荆襄豪强只能去喝西北风。
“桓温不来,朕围城打援就施展不了。”李跃笑道。
“或许桓温已经看出襄阳不可守,不愿耗费兵力。”卢青拱手道。
“算了,他既然不来,朕就先拿下襄阳。”李跃没
力去弄清江东这群
在想什么,这一战,襄阳必须拿下。
“陛下,武昌有书信至。”亲卫捧着一封信进来。
梁国推行纸张,江东也跟风起来,用起了纸。
李跃打开书信,桓温一手行
遒劲有力,龙飞凤舞,常言道字如其
,桓温也算当世豪杰,眼界、韬略、权谋都有,可惜生在江东迷局之中,无法挣脱。
出乎意料的是,信里面没有谈战事,而是追忆往昔,大谈当年的亲密合作。
“桓温这是要投降吗?”李跃翻来覆去的看了两遍,有些弄不懂这个时候送这么一封信来
什么。
难道李跃会因为往
的一丝丝
,放过江东?
如今裤子都脱了,怎么可能缩回去?
lt;dv style=“text-lgn:center;“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01BZ.cc 收藏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