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
这样的
子又过了十余天。
虽说腿不方便,元鹤这段时光却过得悠然,比他前面的数十年都要美好。
只是他近来时常瞌睡,
睡就要做梦。他经常梦见的,是一片充满死气的海,
没有波澜,也不见边际。
元鹤一低
,发现自己坐在一艘纸船之上。虽说是纸船,却沾水不湿。
这船载着他驶向海的中心,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他和岸越来越远了。
元鹤有些着急。他不想和陶眠不告而别,那样陶眠该有多难受。师徒一场,陶眠帮助他良多,最起码应允他和师父辞别……
纸船是船尾驶在前,船
拖在后。元鹤急忙走到船
,心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这艘船停下。
这时他听见有声音在身后呼唤他,还不止一道。
“七师弟?”
“七师弟……”
谁?
是他的师兄师姐吗?
元鹤回
去寻声音的来源,但当他转
的一瞬间,一道白光闪出,让元鹤从梦中醒来。
醒来之后,一切如常,陶眠已经从手撑
的姿势,变为整个趴在了石桌上。
梦中那片“海”……元鹤想,应该是所谓的“黄泉”。
如果这样想,那就完全能解释为什么他听见师兄师姐在呼唤他。
师父从黄泉给他借了十年命,如今他该回去那边了。
他的死期大抵是不远了,能做的事
少之又少。
元鹤心想,至少有一件……他希望在逝去之前能完成。
秋天了,晌午之后凉得快,陶眠在寒气从地面生起时悠悠转醒,醒来时发现元鹤怔怔望天。
“徒弟,我们回去?院里凉了。”
“嗯……”元鹤颔首,又含笑望向陶眠,“陶眠师父,等到一个无云的夜晚,再带我去观星吧。”
徒弟有这种愿望,陶眠自然想办法要满足他的心愿。
可惜这两三
天不遂
愿,一场秋雨连绵。
陶眠
盼着天晴,元鹤倒是从容,也不强求。
等到第三
,终于,他们等来了无云的夜晚。
为了这回观星,陶眠早早做了规划。七筒的腿不可能再走山路,他打算用素舆带他到观星台。
陶眠可以将灵力附着在素舆的木
子上,这样他们行动更轻便。同时他找了一条相对平坦的坡路,不需要上台阶,但是要绕圈子。
陶眠把自己手绘的地图给元鹤,元鹤仔仔细细地看过,说没问题。
等到天色沉了,他们就从道观出发。
陶眠自己穿得厚,给元鹤也披了一件厚厚的披风,腿上搭着绒毯,还用灵力护住他的身体。
他们沿着既定的路线走,边走边闲聊,也不觉得无趣枯燥。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师父就像今晚一样,带我夜里行路,前往观星台。
那首步天歌,我至今都记得。”
元鹤手中是一本老旧的书册,正是过去陶眠送给他的那本书。他把手掌盖在上面,轻轻摩挲,粗糙的纸张触感,把他带回曾经。
“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
大帝之坐第二珠,第三之星庶子居……”
青年沉静温和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和当年陶眠朗朗舒缓的诵声重叠。
天上的宫阙,地上的楼阁。
元鹤这些年在京城,见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父子兄弟……什么亲
伦,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
世间的争斗,放在这浩瀚天宇之下,又显得无比渺小,不值一提。元鹤缓缓地吐出一
气,眼中布满星穹。
“下元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墻二十二。
当门六角黑市楼,门左两星是车肆。”
元鹤循着记忆,从紫微垣,到太微垣,再到天市垣……
繁华且井井有条的空中集市,哪怕此地只有他们二
,元鹤的耳畔仿佛也有喧闹的叫贩之声。
三垣之后是二十八星宿。元鹤仰
望着星空,和陶眠一并,数着那些高高在上的星官。
此刻他们距离自己仿佛不再遥远。
“我幼时不懂陶眠师父的话,不明白什么叫天
合一。那时我只是个懵懂孩童,对于
奥的道理没有体悟。等稍微年长了,心思又不在这上面。在父亲的庇护下,活得庸庸碌碌。
到后来,天遭横祸。爹娘去了,徒留我一
行走于世间。
冷暖看透,我被压得喘不过气,再无闲暇去望一望
顶的星。
如今我舍弃一切,回到桃花山。我再次仰
望去,星辰如昨。我见到它们,如同见到多年前的老友,亲近无比。这是否为师父所言的‘天
合一’呢?
lt;dv style=“text-l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