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在海底传输的话,又必须能够做到远距离传输,这就必须得提高电压。”徐寿说道。
“假如这个无线电报机要是造出来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受到电缆的限制,通讯的成本也会降低。”
董书恒自然是知道徐寿所设想的那个前景的。
但是的他知道这个事
很难做到。
历史上1895年意大利
马可尼在自家的花园里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次年即获得了专利。
1898年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进行无线电报跨海试验成功,通讯距离为45 km。
1899年又建立了 106 km距离的通讯联系。
1900年10月在英国建立了一座强大的发
台,采用10kW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
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用风筝牵引天线,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无线电报。
试验成功的消息轰动全球。从1903年开始,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递新闻,当天见报。
到了1909年无线电报已经在通讯事业上大显身手。在这以后许多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大都装备有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报成了全球
的事业。
无线电报让全球通信变的更加的廉价实用。
如果要铺设横跨太平洋的有线电报线路,董书恒觉得还不如直接发展无线电报技术。
实际上这些技术就像是捅
一层窗户纸。
一但戳
了,就会获得井
式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期的科技发展就是这样,不再向过去那样缓慢。
蒸汽机从发明的成熟经历了几百年。但是内燃机从发明到实用也只是不到几十年而已。
电力实用化之后,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更是向一下子冒出来一样。
们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快就会成为现实。就连那时候的科幻小说的设想都维持不了几年就能够被
们实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在十九世纪中后期,
类的科技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撑科技井
式的发展。
材料,就是材料限制科技的发展。现在董书恒认识的很多东西。他手下的研究所实际上都能够研制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合适的材料。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材料学的发展。
而这个时期,也正式材料学大发展的时期。元素周期表在这个时期被渐渐补齐。
电力的应用让很多以前难以提取的元素能够被
们提取出来。
“走吧,这个无线电报机你慢慢做,即使做好了,有线电报也还是要造的,这些线路以后也不会
费,可以改造成电话线路嘛。”董书恒道,他不希望徐寿陷
到一种急躁的状态。
无线电报机有了,收音机也就不远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将更加便捷,那个时候才是真的全面开启民智的时候。
就像是练功一样,搞科研急躁了也容易会走火
魔。
董书恒对徐寿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董书恒手中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本土的科学家。
这与华夏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是有关系的。
董书恒现在手中的科研骨
大部分都是归化的洋
。书院自己培养的
才还都是幼苗。
对这些归化的洋
,董书恒平时还要防着一手。但是对于徐寿他什么可以讲。甚至是自己知道的百年后才出现的东西都可以告诉他。
“咱们还是先去看一下那个电灯运行的怎么样了吧。”董书恒说道。
众
这才来到了电灯实验室。
“总统,将灯泡中的空气抽取出来,制造真空条件,确实是一条正确的研究路线。我们近段时间主要实验各种材质的灯丝,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最为耐用的材质,而且这种材料还必须有一定的电阻。”徐寿介绍道。
“在众多的金属中我们只发现了钨金属最为适合,但是钨金属的拉丝工艺还不成熟,况且,钨金属现在只有钢铁实验室那边有少量存货。我们还实验了各种碳化纤维,您所说的那种竹碳化纤维制造的灯泡,我们这次实验发现其寿命已经超过了一千小时,而且时间还可以更长。”
“所以,我们决定暂时使用竹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生产灯泡。”徐寿简单地介绍道。
此时众
走到了一个房间中,墙壁上是一圈电线。电线上每隔半米就有一个灯泡。
整个房间里面亮如白昼,甚至有一些刺眼。
董书恒见到每个灯泡都有编号,其底下还有一个记录的卡片。
卡片上每隔半个小时就有工作
员对灯泡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董书恒见到的这些灯泡跟他小时候见到的差不多。
当然了等到白炽灯和LED灯普及了之后,这种灯泡已经很少有
用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灯泡已经是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