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40冲锋枪全枪没有复杂的工艺,钢片压制的枪身可在一般工厂的流水线中随意制造,一般的初级技术工
依靠工具即可制造;机匣的下半部则以重量很轻的铝材制造,甚至对于枪的表面也没有什么磨光。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总之,一切复杂的工艺全部取消让MP40冲锋枪的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减少。
至于弹仓容量少的缺点,德国已经给出了实战的改进方案。
将发
机框与机匣后盖连为一体;采用固定式击针;以多
复进簧代替套叠式复进簧;为了增加容弹量,用一个双联弹匣仓将两个标准的MP-40冲锋枪的32发弹匣联为一体,并在枪管与机匣之间的护罩底端开槽,使双联弹匣仓可沿护罩的底槽滑动。
两个方弹匣卡笋位于弹匣仓后方,弹匣仓前方设有两个指示定位器,当左边一个弹匣的枪弹用完时,推弹匣仓向左,此时,右边的弹匣在定位器作用下正好位于供弹
。
甚至MP40冲锋枪在设计上没有握把只能握着弹夹或者枪身
击,在改进设计上,韦珣还要求可以加装铝合金枪托协助
击保证稳定
。
德国在二战时期之所以没有加装枪托,原因是工业生产的
力资源和原材料的不足,在各种优异的表现下还有分出几个工厂制作枪托显然会影响数量的生产。
而华夏就没有这个担忧了,庞大的
资源让华夏根本不担心战争的规模和
力短缺,广袤的领土也不用担心区区一点枪托的制作。
多上三四毛钱购买枪托,让战士有更好的战斗武器,这是极为值得的。
韦珣对于二战的知名冲锋枪可谓是知之甚详。
汤姆逊火力和准确度最高,但是工艺复杂,造价高;造价和工艺的缺点自然让产量不会得到提升,在华夏这样数百万军队的规模中,批量列装的难度和成本是成倍的增加。
斯登冲锋枪也是大量使用冲压件,工艺比MP40还简单一些,但在火力和准确度稍差。波波沙制造简单火力猛,准确度更低低。
MP40冲锋枪却是综合
能最优秀的冲锋枪,而华夏的军工厂流水线生产起来并不困难。
而MP40让
诟病的
速低的缺点在一战的时候却不是缺点,而是优点。因为
速快,意味着弹药消耗大。
二战的冲锋枪讲究火力和
发,
度是其次,但一战的轻机枪却要考虑补给,尤其是华夏这样军队数量多的国家。
哪怕是有能力让全部的部队使用冲锋枪,但这样会成数倍的增加补给难度。
依托栓动单发步枪作为辅助,让半自动步枪成为主要步枪火力,以冲锋枪作为突击的火力点,这是韦珣能想到的目前一战最好的班级火力配置。
在另一个时空,韦珣没有穿越前就有
是MP40冲锋枪不如波波沙,甚至有德军扔掉MP40使用波波沙的谣言传出。
然而只有真正的军迷知道,像波波沙和MP40两者挑选一个,老军迷都会选择MP40。
虽然波波沙同样是冲压制作,比起只有32发子弹的MP40,使用弹鼓装弹的波波沙却有71发,在子弹投
数量上形成碾压,但设计
度却被MP40拉了半截。
因此就有传出备弹数量少而被抛弃使用波波沙的说法。
可是在实战中,可不是你投
的子弹多就是最强的,尤其是在对峙阶段的中远距离
战,MP40的
确可以就好的弥补备弹的缺点。
也只有在连续的堑壕突击战中,因为是近距离多频率
战才会因为弹夹备弹数量出现劣势。
实际上德军当时放弃使用MP40的原因是缴获了大量的波波沙等俄军轻机枪和冲锋枪,德国当时的工业已经拉满,战线的快速推进让补给短缺,在无法获得大量MP40子弹的时候,让士兵使用缴获的敌
武器从敌
身上获得弹药补给是任何一个合格军官在补给短缺的时候都会做的事
。
子弹多确实有优势,在高强度的对峙设计和冲锋
击阶段占据上风,对于士兵来说目的是消灭敌
才是目标,节约弹药那是后勤的事
。
作为老军迷来说,军队的战斗力可不仅仅是轻武器的战斗
能,还有国家生产力和补给获取的难度。
一味的追求多就是好,一支冲锋枪的弹药消耗看似很少,一个军团一个军区累积的数量却是火车皮来算的。
这也是华夏在半自动步枪和栓动步枪的制造成本差不多的
况下,依旧继续装备一定数量的栓动步枪的原因。
而且MP40现在面对的对手可都还只是初步装备半自动和轻重机枪的对手,在近距离堑壕突击战重冲锋枪短小
投弹多的优势没有什么对手。
一味的追求火力是不可取的,华夏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面对的主要对手是沙俄和英国、
本,双方都是远离核心领土作战,补给都会因为大兵团作战而短缺。
不论是沙俄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