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
如今他们这一行所震惊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这三个问题。
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怎么能发展的这么快?
这些表面繁荣背后的东西。
显然,刘伯温已经看出了如今这产粮区包括易集市,之所以能够如此繁华热闹,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基于产粮区的水稻产量。
所以他非常想要明白为什么齐衡可以将这些燥的内陆腹地,化为优质的水稻田。
这便是他问水从何来的原因。
而他之所以问修建这些水渠和建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正是因为他看出了齐衡之所以可以在这三年的时间内做出这一切,应该都是依靠了这些东西,所以才发展建造的这么快。
不然按照正常况下,仅仅只是眼前这些工程量,就足以让历代的王朝耗时七八年,甚至十多年。
瞧瞧那些历代王朝皇帝修建陵墓所耗的时间便可得知。
甚至有些皇帝刚一登基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就是害怕后他死的时候还没有修建好。
而刘伯温在观察了所有地方后,发现这里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所以便认为齐衡之所以可以如此快的完成这些建筑工程,正是因为依靠了这些材料。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为何不到秋收这里的漕运就如此的繁华热闹。
既是他刘伯温此刻心中的疑虑,也是他看这一切后的猜想。
显然,如果一个地方仅仅粮食产量大,根本不可能会出现如此繁华的漕运景象。
也不足以支撑这些工程、建筑的修建。
因为你不可能用粮食造建筑。
也不可能靠着一年仅有一次的秋收来聚拢如此多的百姓。
随着刘伯温的询问,一旁的李善长也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一些蹊跷。
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其实李善长并不笨,他之所以没有刘伯温想的如此快如此清晰,就是因为他本身不善于急智的原因。
也不需要多久,或许只用一晚上的时间李善长回到家中一个思考,便可以想通其中的关键。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就是没有刘伯温想的快,逻辑分析转化的清晰。
至于另外一边的朱元璋和徐达。徐达从一开始就抱着一副看热闹的心思,因为他是武将不是文臣,所以这些他可以完全不关注不了解,只需要看一看热闹便好。
而朱元璋瞧着眼前自己手下这帮文臣之间的流,则完全是抱着一副求学的心思。
如今的他在治政方面确实没有在场的任何一个娴熟和有经验。
可如今的他抱着一副谦卑的态度,就如同一块燥的海绵一般,快速的吸收着养分。
其成长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而此刻的齐衡在听完刘伯温的询问后,并没有直面的回答他。
反而是对着身边的朱元璋说道:“大哥你还记得当初我建造黄岗城时的材料嘛?”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陷了回忆,很快他思索的面容上,顿时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神
。
“恩公是说,那个叫什么混凝土的?”
闻言,齐衡点了点,笑道:“正是。”
说着,齐衡一挥手,身后跟着的陈都立马跑了过来。
“安排辆马车,我们上水库去看看。”
听到齐衡的话,陈都当即转身离开。
而齐衡也对在场众说道:“走吧,带你们去看看,这些水稻田的水从何而来。”
众怀着期待的心思,紧紧跟在齐衡和朱元璋的身后,朝着山路边走去。
很快在水泥浇灌的路边,众等来了两辆马车。
坐着两辆马车,众一同开始朝着远处的山上而去。
大概一刻钟后,马车停下,众下车。
顺着山路,在数百名士兵值守的山路上走了很远。
直到他们看见一处完全由河水充斥的水库时,终于明白了,下方那无数块水稻田所耗费的水是从何而来。
从外面看,依旧可以清晰的看出曾经峡谷的痕迹。
可在远处两侧,如今却被一堵几十米高的墙壁所阻塞,那墙壁说是墙,实则如神迹一般,隔断山河。
刘伯温望着远处的景象,张着嘴,不由的惊叹道:“真乃鬼斧神工也!”
一旁的李善长,朱元璋等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所有第一次见到这一幕的大多数
一般,惊叹的合不拢嘴。
朱元璋一边看着眼前这一幕,一边想着这些都是如今他麾下的东西,顿时感觉整个身子都变轻了些,快要飘起来了。
此时的朱元璋,终于明白为何很多皇帝在看到自己麾下的疆域时会有感而发。
不过,想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