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次派遣到寿春、安丰、霍丘的官员,就因为官员不足而导致只能派遣一位主政之。”
“而其余的衙门各职却还需要主政之自行任选。”
“如此办法短时间内或许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时间久了,铁定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想个办法,能多招揽一些名士,再不济,咱们自己也能培养一些寒门子弟出来。”
“毕竟,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无奈的说道:“咱又何尝不想啊,可如今咱义军到底还是刚刚起步,有本事的去哪找那么多。”
齐衡当即提了个建议:“大哥,我有个想法,你且听听。”
“如今这天下在胡元的统治下,文化传承都断代了,即便最近几年在脱脱的治理下,恢复了科举,可时间太短,完全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能自己培养一些呢。”
“你看,工匠、官吏、农耕,这其中都是有学问在的,如果能将这些学问全部集中在书本上,然后以读书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子们学习的速度也会提升许多。”
“而这些学子们离开学堂后,进到各处劳作,不管是农耕、工匠、官吏等,都能给各处带来一些提升,如此长久下来,咱境内整个生产能力和效率,都要大大的强过其它地方。”
对于齐衡的话,朱元璋听的有些糊涂。
好像听明白了,却又没有听明白。
话的意思确实是明白了,却没有听出这个办法好在哪。
而一旁的周念则不同,他准的把握住了齐衡所言当中的工匠、农耕等词汇。
不由的说道:“大的意思是,不局限于我们传统的诗书典籍,而是将工匠技艺、农耕技艺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的技艺全部纳
到书籍当中,然后分门别类的教导?”
齐衡赞许的看了眼周念,道:“正是!”
“在教育这个观念上,我们应该抱着有教无类的态度,不管是什么,什么出身,都应该有读书的资格。”
“但在详细的教导上,咱们可以根据这些的秉
好,因材施教。”
周念听到这话,眼中光一闪。
“大所言,突然让我想到一个典故。”
正在品味着刚刚这二话中意思的朱元璋,当即说道:“什么典故?”
周念道:“这是孔圣的一个典故,说是当时圣
门下有两个弟子,一名曰子路,一
叫冉有。这两个弟子都曾经问过圣
一个问题‘闻斯行诸?’。”
“意思是听到就去做吗?”
“而圣在告诉子路时,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
“在告诉冉有时,却道:闻斯行诸。”
“另外一个弟子就疑惑了,为何老师在告诉两个时的答案不一样,圣
便说:子路
格鲁莽,必须叫他有所收敛、做事谨慎,所以,叫他遇事要和家
商量。而冉有胆小,做事瞻前顾后,所以要鼓励他勇往直前。”
听着周念的话,朱元璋渐渐理解了,联想到自己,当即说道:“就跟咱调兵遣将一样,要根据手底下弟兄的才能和格秉
,去执行不同的战事。”
周念马上点点:“对,正是这个道理。而齐大
刚刚所言,则是将这种办法放在了具体的教导中。”
“就好像圣在教导子路时,教他三思而后行。”
“教导冉有时,教的却是勇气。”
“这不正与齐大所言如出一辙嘛。”
听着周念的话,齐衡无奈的摇摇:“周大
啊,都说你才学渊博,看来不假。”
周念忏愧。
朱元璋虽然在这些话题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朱元璋的心里却丝毫不恼。
反而虚心的听着他们两个的话,从中极力的吸取着知识。
不过,回过来的齐衡,却又说道:“周大
所言确实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却不尽然。”
“二位细想,从古自今,知识才学因为所有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无法做到接受相同的教导。”
“自此,阶层的差距便越来越大,士族有钱有粮,门下子弟可全心读书识字,随之掌握了权柄,可那些寒门子弟呢,农家子弟呢。”
“就好像大哥你,我看大哥求学之心赤城,不比那些学子弱,可却因为无钱无粮而不得其道。如此一来,有钱的越有钱,无钱的越无钱。”
“逐渐便会出现,士族豪绅把握天下八九成的钱粮,而平百姓,年年丰收,却年年饥荒。”
“其根本,便是教育之差距。”
“若天下皆有学识,每个
都有读书的公平起点,再行科举之公平取仕之道,这阶层之间的矛盾,或可缓解。”
“这便是我刚刚所说的有教无类,在对教育的群上,有教无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