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如何处理的。”朱元璋催促问道。
他并没有指望大孙能够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而是想听听大孙对于这等事的看法。
毕竟以后大孙继承了大位,这些事都是要依靠他来处理的。
“臣与朱公子谈过后,连夜整理一本策问,请陛下过目。”冯胜从怀中掏出十多张纸,递给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首先引眼帘的,便是‘以工代赈’四个大字。
对于以工代赈这事的做法,朱元璋也并不陌生,自春秋开始,就有不少朝代使用过这个法子。
不过显然,朱安的以工代赈,并非这般简单。
历史以来的以工代赈,便是朝廷出钱,给难民一点事做,跟赈灾的意思是相同的。
但是朱安这里提出的却是完全不同。
他认为,大明目前的粮食,是足够平民生活的,哪怕受灾也是如此。
大量的粮食,并不是在平民手上,而是在地主阶级手中。
所谓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骨。如果当地的权贵们愿意拿出粮食,灾
就可以平稳渡过。
朱安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想要富,先修路。
大明的官道,基本上都是沿用元朝,甚至于之前的宋朝,唐朝时期。
官道一般用土夯筑,极容易损坏,经常需要养护。
更多的地方,连官道都没有。
朱安在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承包制。
意思便是,让当地的权贵们接受难民,然后提供粮食修建官道。
官道修建完成之后,以官道的关税,分批返还给当地权贵,让其获得收益。
如此一来,灾导致的难民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
朱元璋看完之后,眉锁,这个策略看上去是可行的,他也相信很多权贵都会积极的参加。
可是将大明的税收,如此这般给别
,这等事
让朱元璋就有些不愿了。
冯胜对于这等策略,自然明白陛下的其中顾虑,察言观色后,发现陛下却是没有第一时间拒绝,显然还在考虑中。
便开说道:“这等策略乃朱公子提出,陛下若有思虑的地方,何不直接跟朱公子详谈一番呢。”
--------
ps:8号发书至今,马上就是一个月了,本书还能在新书榜上,待上最后一周的时间。
历史分类流量不大,开书艰难,新书榜目前来说是很大的依靠。
新书榜的排名,是从每周一开始算,其中主要是以追读,收藏,推荐票,月票,打赏为综合数值。
在这最后一周,很想能在榜上的位置,再往前靠一靠。
于是在这里,便厚颜求一波支持。
看到这里,且也喜欢本书的朋友,希望能来一波给力的支持。
今周一,本章不算,三更以谢诸位。
如果能冲上去,或许下周就有机会上架了。
上架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