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难道要让他说,平时是不瘸的,看见你才被吓瘸的么?
这话他说不出
,只好转移话题,“你想知道外面的灾荒的
况?”
木婉青点
,“嗯。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原本她是不在意这些的,天下如何不是她一个小小农
该关心的事。
目前她只要关注这个小镇之内的事
,最多关注这个小镇周边的事
就够了,其他的,等以后有能力了再说。
但是现在一看,外面的
况似乎不太妙。
外面的灾荒比预想的要严重不少,很有可能影响到小镇,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危机。
如果
况真的那么糟糕,那就要早作打算了。
李三思考一阵,缓缓说道,“我只能说说我之前去东边卖粮食的经历,给你做个参考。
七月末的时候,我和十个
凑了二十两银子,买了两千斤十铜钱一斤的粗粮,我们带着粮食往东边去了。
听说东边粮价贵,我们走出县城,一路往东,我们穿过了相邻的县城,脚步没停。
到第三个县城的时候,那里这样的粗粮一斤可以卖到十六七铜钱一斤。
到第四个县城,也就是临渭郡最东边的那个县城的时候,二十铜钱一斤已经妥妥的了。
我们卖掉了一半的粮食,带着剩下的一半继续往东走。
走出临渭郡,来到泉阳郡的县城的时候,这些粮食,要价四五十铜钱一斤都卖的掉!”
李三顿了顿,呼出一
气,似乎又想起那时候的疯狂。
即便这么高的价格,那里的
却还是疯了一般的争相购买着,没有银子和铜钱,就拿金银饰、玉佩钗环、丝绸衣物等等一切值钱的东西来换,甚至包括孩子和
。
“在临渭郡境内倒是还能接受,泉阳郡那边儿一切就有些失控了。
铺子十家里有八家都关了门,路边很多乞丐,行
面容呆滞,普遍都瘦的不行,像是游魂一般。
地里的还没成熟的庄稼都被拔光了,自然也就没法儿指望来年的收成,
况只会更差,没有好转的可能。
再往东走了一阵,我就碰到了灾民,大批的灾民。
他们就像蝗虫一样,哪里有能吃的东西就往哪里去,把东西都啃光了只留下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和无数具尸体,然后再前往下一处……”
木婉青微皱着眉
,李三说的这
况,很不容乐观啊。
粮食的价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当地的危急
况。
譬如镇上最危急的时候,粮价涨到过三五十铜钱一斤,不过没有持续太久,慢慢地就降下来了。
那时候
况确实不乐观,也就是当时持续的时间短,不然肯定要饿死不少
,要出
子的。
镇上,甚至整个临渭郡能安稳地恢复过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因为官府的正确引导,及时徭役修筑堤坝,没有进一步扩大天灾的影响。
二是因为市面上有了足够的粮食,这让当地
有了喘息的时间,能种下粮食,安然等到收获的那一天,渐渐缓过来。
但是有些地方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一开始就受灾严重,后来又没能及时采取措施,土地被淹,房屋被冲毁,没个几年时间根本恢复不过来。
没有粮食,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留在那里就只能等死。
更糟的是,风寒疫病
,恶劣的环境让很多
患病,一开始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死伤无数,尸山血海,形成的恐慌更让无数
逃离家乡。
后来朝廷印制了医书,但收效甚微,因为那里根本没有足够的
药。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
离开家乡成为灾民,只求能活下去。
但是他们每到一地,却是消灭了当地的生机,让当地
也不得不成为灾民,一起寻找下一个去处……
如果灾民来到临渭郡,来到镇上,那该如何应对呢?
木婉青思索一阵,最后将一切归结到两点上,一是粮食问题,二是安全问题。
这样一想,虽然有些难度,但是保全自己和家
也不是全无可能。
粮食问题的话,现在农庄里各种粮食也有几万斤,她还有空间玉佩,一次能带几万斤粮食够吃很久。
安全问题的话,理论上灾民不会是她的对手,实际
况虽然可能会有各种意外,但至少她保全自己是没问题的,因为打不过可以跑。
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如果可以,这种事
不要生最好。
灾年,不就是差粮食么。
多种粮食不一定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一定能极大缓解这个问题。
看来得找机会再买个农庄,全种上粮食,能多种一些是一些,总归没有坏处的。
另外推广高产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