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的控制下形成的建木之象。
无风而起,天地间百兽环绕在其根部,飞禽穿梭于枝叶之间。生机勃勃中自然有着自己的天地道韵。
道韵
厚广阔,却始终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皆为造化。
娲只悟一道,秉持着的是“一法通则万法通”的道理。所以在造化之道上,洪荒中的神魔能与其相媲美的没有一个。
鸿钧老祖也不行,毕竟如今的他未曾身融天道也未成就圣
,或许在成就圣
之后可能也在造化之道的领悟上赶不上
娲吧。
准提心里不禁有些佩服
娲这样的一位洪荒神魔。
当然,这也让他对于昆仑山上的三清有了想法,也不知与他们论道会是怎样?
娲一动手上的灵气虚界,虚界中的建木虚像轻轻晃动,一
大造化的意味慢慢显露了出来。
冥冥中似乎能在心里听到道音。
“道为源,分为二,二为两仪;两仪者,
阳乾坤光暗,异者兼同也;两仪三分,为三才之数,三才者造就自然生灵,为创生造化之道……”
这道音奇妙,
木听闻欣欣向荣,鸟兽听闻手舞足蹈,一派喜悦生机之象。
准提也为赞叹,可以看出
娲的道行比之伏羲要高上很多。伏羲是慢慢沟通天地使得百兽悟道,而
娲则是让百兽从心里自发的悟道。
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足以看出其中的玄妙高低了。
娲讲道的
子不长不短,正好三个月。
第一月讲天之理,第二月演万千像,第三月释天地灵。
准提自然与
娲论道时的方法与伏羲不同。
只见他端坐与地上,天地间梵音阵阵,有金莲降生,有一金莲将准提撑起。
无数的虚影显现,嘴里念诵的是准提的道。
这是万佛虚影,其中最大的三个虚影:一个身上穿着白袍,念诵着过去,是为过去世佛;一个念诵着现在,是为现在世佛;一个念诵着未来,是为未来世佛。
娲细细品味,发现此为八百旁门之道加上准提修行大道之感悟。此界名为“极乐界”。
洪荒天地间自然没有佛的概念,只有道、魔、妖、巫的概念。这是准提从前世的经验与今生对道的感悟中理解而出。
与前世准提悟出来的佛也是不同。
梵音也响了三月,一个月为过去禅,第二月为现在禅,第三月则为未来禅。
这次论道对于准提、
娲、伏羲来说都是大有收获的。
修道不是闭门造车,需要的合和借鉴……
“准提道友,于你论道,倒是令我们兄妹二
受益良久,若是不请你做客凤栖,可谓是失了我们洪荒神魔的礼数,亦是对道友的不敬不是?”
娲微笑着说道。
既然
娲都如此说了,若是准提再不做客与凤栖山,倒像是准提瞧不起伏羲
娲。
“既如此,贫道便叨扰二位了。”
这凤栖山不愧是洪荒数得上的
天福地。
先天灵气时不时就在山坳处化
凝成灵谭;百兽因常年受着
娲伏羲两
道的影响,灵气非凡;再看山间的灵物,随处可见万年份的
参朱果,茯苓黄芪,甚至还有
形的何首乌跑来跑去。
“道友这方道场可谓是钟天地之怜
了。”准提打趣着说道。
与前世记忆中的准提不同,他不会如同前世一般对于东方比西方繁荣而嫉妒自卑,也不会因此起了贪婪之心,只想着打打秋风。
他的心中暗叹着的不是这道场比接引与他的要好,而是这山间的道机,
娲的道理笼罩了整个凤栖山,形成了凤栖山道中的“地”,伏羲的道理则成为了凤栖山道中的“天”,可谓是真正的道场道界。
准提不禁对伏羲
娲两位神魔感到佩服。
这也让他的求道之心更为坚固,更为谦逊。天地间的大能不少,每一个都有各自的道理存在,每一个都有着准提需要学习的地方。
凤栖山内部,
娲伏羲休息结庐的地方。
“凤栖山中倒是没有什么好招待道友的,只这悟道茶的茶水还算凑合一二。”
娲笑着,点唤出三个杯子,又引灵泉
杯,各加
一片茶叶,用着文火。
不需几时,一
清
心脾的茶香浮现。
“准提道友请。”
准提轻品一
,舌尖处先是苦涩片刻间便成了甘甜,喝进嘴里,只感觉嘴中弥留着茶叶的清香之气。
茶中有苦有甜,恰如生命一生有悲有喜。悲喜相生方才是
生滋味。
想那三族之辈,初时为洪荒最强的三大种族,逐鹿天下,显赫一时,可后来,却惨遭因果之劫,苟延残喘,不复当时的盛景。
这不就是命运吗?
一时之间,种种的感悟道理都浮现于心
。
准提也知,这是悟道茶的功效。细细品味,闭上眼眸,陷
了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