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李寺答应王静鸥的老李烧烤的标准化作手册正是关键的编写阶段,于是他说道:“娘,你们俩叙叙旧,我去忙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你去吧你去吧,我跟诗诗我们娘儿俩好好聊聊。”方圆圆拉着陈诗诗往里屋走,全然不顾李寺的去向。
李寺来到书房,看着一屋子的稿不禁哑然失笑。
家年底都是忙着准备过年,他可倒好,忙的神魂颠倒,这屋子里的稿子,堆起来怕有半米高。
在后世,李寺习惯了计算机和打印机,但是现在他编写的手册,只能靠一个字一个字的用毛笔写出来,要命的是他的毛笔字实在是太差了。
在后世,如果不是特意练过书法,没有几个会写毛笔字,就连钢笔字都写的很难看,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用输
法,可宋朝没这条件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寺觉得还是得先发明铅笔,再来编写手册不迟。
在脑海里搜了一下铅笔的历史,李寺发现铅笔的最早发明是起始于英国,还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远在古罗马,就有了“铅笔”,不过这个铅笔不是后世使用的铅笔,是真的用铅条制作的笔。
但是铅这个物质是有毒的,古罗马可不这么想,他们把铅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用铅做自来水管、水杯,甚至用铅盐加到酒里做调味剂……
所以他们兜里揣着一根铅条做的“铅笔”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量使用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古罗马的多位皇帝罹患老年痴呆症很可能就与铅中毒有关,民间由于铅中毒造成的疾病更是数不胜数。
后来随着们对铅的毒
的不断认识,直接以铅条制作的“铅笔”就逐渐被放弃了。
但是其余的书写工具却不具备铅笔的便携,常年在户外作业的
们迫切的需求一种更好用、可以随时随地书写的工具。
大概是1565年的时候,在英国的昆布兰地区,们意外的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矿物,这种矿物外观特别像方铅矿,而且貌似还没什么毒
,
们把它称之为“黑铅”,认为它是一种低毒的铅。
这种所谓的“黑铅”,其实就是石墨。其实石墨并不是特别罕见的矿藏,它本质上就是碳,在天然环境下,煤炭遭受到熔岩侵或者变质作用的时候就会产生石墨。
但在1565年的时候,们对此并不知
,反而将其视为一种珍贵的矿产,于是昆布兰的这个石墨矿就被英国皇室垄断了,而且为了防止这种珍贵的矿产被别
获得,皇室在开采了足够多的“黑铅”矿之后,
脆放了一场大水,把这个矿给淹了。
昆布兰的这个石墨矿所产的石墨纯度非常高,质地结实,又易于加工,只要把它切割成条状,用纸或羊皮包裹起来就成了很好用的笔,也就是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铅笔。
这种笔很快就名声大噪,由于英国的垄断,其他国家也都在想方设法的寻找本国境内的“黑铅”,德国很快在纽伦堡找到了“黑铅”矿。
但是这个矿区的品质比英国差得多,富含硫磺等杂质且质地很脆,直接切割成石墨是很难的,德国
就尝试先把含杂质的石墨矿研磨成
,再晾晒成石墨条。
这种德国铅笔的品质虽不如英国铅笔,但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全球也只有英国和德国可以生产铅笔。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发了,法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瞬时紧张起来,英德作为反法同盟阵营成员,马上就对法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物资的禁运,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铅笔也在禁运清单当中。
为了解决法国对铅笔的迫切需求,尼古拉.雅克.孔泰在1795年创造
的把黏土引
了铅笔制作的工艺中。
他先是把石墨磨成,然后添加一定比例的黏土混合搅拌,再用一个特殊的模具(类似于
油拉花的那种东西)把混合物挤出来,挤成面条一样的长条,晾晒
之后就得到了石墨
。
他还发现,根据石墨和黏土比例的不同,铅笔的软硬程度、颜色浅都可以随之调整。随后这一
浅软硬的标准被逐渐规范下来,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9h-9b的分类标准。
但是总的来说,要制作一根铅笔,工艺还是很复杂的,而且中国最好的石磨矿,基本都位于北方,就算是湖北、湖南和广东有石墨矿,离临安城还是太远。
李寺又想,这用来磨墨的墨条,是不是能够用来制作铅笔呢?
刚好李寺的书房里就有墨条,于是他就找来一把锋利的小刀,把墨条切成笔芯大小,然后仿照后世的铅笔做法,找来两块薄薄的模板,切割成细长木条。
然后把两块木条夹住细墨条,露出一小截墨条在外面,再用布条缠紧,一根粗制滥造的“铅笔”就制作完成了。
李寺用这根他发明的铅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虽说远不如后世的铅笔那么流畅,也不是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