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为工作能力引起领导不满,被调到别的部门,那就不是升职不升职的事了,而是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扔!
大家都不傻,谁会跟钱过不去。
所以,为了票子,他们不服也只能憋着。
作为一个版块组长,徐闻还能要求什么?拿他刚来杂志社时老白的名言:只要工作不拉胯,骑在我脖子上拉屎都行。
正式抱着这种心态,他面对组员们
阳怪气的发言,完全做到了一笑而过、从容面对。
这个态度,让几个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的老记者懵了,蹦跶了半个多月,突然觉得好没意思,于是就此认命。
除了副组长李锦明。
在徐闻突然上位之前,李锦明是最有希望当组长的,虽然他能力一般,但架不住资历老。
之前被邓麟截了胡,可谁知一场巨变,郑薇把组长邓麟拐跑了,新闻组组长的职位再次出缺。
这一下,所有
都觉得,总该
到他了吧?
徐闻的突然冒
,惊掉了所有
的下
。
吃瓜群众自然会慢慢消化这件事,同组的其他组员再怎么不忿,却也明白组长之位再怎么也
不到自己
上,于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也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淡化。
唯独李锦明,愤怒的
绪随着徐闻的位子越坐越稳,不但没有淡化,反而越来越浓。
然后……这位老哥就搞事了,还是自作聪明,在徐闻眼皮子底下搞的。
事
是这样的。
10月下旬,中南部地区也正式进
了冬季,气温变得很冷。
音乐圈一年有两大盛事,一个是上半年五月份的无限歌谣大赏,一个是11月中旬的金曲奖颁奖典礼,是整个音乐圈几乎所有
都最认可的两项活动。
整个华语音乐圈,乃至世界音乐圈和所有网民、音乐
好者,都对这两个音乐圈盛事极其关注。
有关注度,便有流量,而流量越多的地方,媒体便绝对不能缺席。
尤其,《娱乐周刊》还是专营于娱乐圈的媒体,自然不能错过这场饕餮盛宴。
每年的第四季度,关于金曲奖都要做一期大封面和好几期专题内容,将这么一个
款话题吃得
净净,一点骨
渣都不剩。
这当然需要整个杂志社所有板块的共同努力,而这一届金曲奖正好是第三十届,意义重大。
所以在正式举办之前,徐闻作为新闻组的组长,拿出的选题是“金曲三十年的传承与创新”。
选题总共分两个部分,传承,是通过回顾三十年发展历程,总结一下拿金曲奖最多的前十位音乐
,这个最吸引眼球。
传承的另一小部分内容,则写一下三十年发展史,提升一下
格。
创新的部分则主要集中在对这一届金曲奖的宣传上,通过对主办方进行采访,对这次金曲奖在策划方面的新意、特色大肆宣扬一样,既打了广告,又蹭了热度。
这个选题得到了老白的高度认可,成为了新闻组这一期的重点任务。
选题通过,下一步就是采访写稿。
由于这篇稿子太大,徐闻把稿子拆成了两部分,自己带
揽下了“传承”这部分,而将“创新”这一段
给了副组长李锦明。
当然,活得让他
,但该防还得防着他。
徐闻用“多带带新
”为由,将新来的两个组员塞给了李锦明,让他一块带着去采访。
李锦明没有理由拒绝。
他不知道的是,一周前,这两个小年轻就已经被徐闻给收买了。
收买的过程很简单,在徐闻新官上任的
一周,他就很懂局地安排了小组团建,美其名曰联络感
。
然后意料之中的,几个老组员都找各种理由推脱了,于是这场饭局只有他和两个小年轻。
徐闻并不意外,然后借着酒劲那一顿哭啊,痛诉自己明明工作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别
的认可,难道就因为他是新主编的亲信吗?
两个年轻
没看过《夏洛特烦恼》,要不然一定能想到一篇著名作文题目。
拉
拉说了一大堆,最后,两个年轻
从
感上和理智上,都毫不犹豫地偏向了背景更硬,且和他们年龄更接近的徐闻,成了他在这个组里的第一波心腹。
这次出发前,徐闻给他们的任务很简单:盯紧李锦明。
两个小年轻当即领会意图,拍着胸脯保证了。
其实做这些安排时,徐闻也觉得自己有点小
之心,不太相信李锦明会拿工作和前途做赌注对付他。
但事实证明,真的就有
这么傻。
采访结束后,李锦明照例拖到周五下午才把稿子
到徐闻手里。
他粗看了一遍,又细看了一遍,没有任何问题。
稿子虽然没有什么太惊喜的地方,但该说的都说到了,中规中矩,足够
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