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秀才脸都绿了,房屋地皮是他唯一仅剩的一点固定资产。
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万万不能卖的。
不过,他现在的状况,离着山穷水尽也不远了。
万管事才不理会他的感受,继续说道:“好歹你也是个秀才,
子怎么过成这副样子?能写能算,总能找
饭吃吧。”
还不是因为拉不下脸面。
孙秀才一脸尴尬,不好意思说自己如何从一个富农子弟沦落到四邻亲朋都看不起的地步。堂堂秀才,没得到尊重不说,还被嫌弃。
哎!
都怪这世道,秀才不值钱。
卷惨了!
早一百年,秀才都能做官。
如今的秀才连做官的边都摸不到。
若非揭不开锅,又没信心继续科举,他是不会来应征王府的差事。功名利禄之心,他不比其他读书
少。
万管事一副看透一切的样子。
“这样吧,我可以做主借你半袋粮食,也不收你利息。只要求你若是能考中,将来进了王府,用心办差,忠心为主,莫要三心二意。”
孙秀才大喜过望,躬身一拜,“多谢管事慷慨。”
“此乃王爷恩典。”
“是!这都是王爷的恩典。”
终于借到了粮食,还搭了农闲庄的顺风车前往双河镇。从双河镇回家可以走河道,更近一些。
无独有偶。
孙秀才不是唯一一个应征的同时还要找王府借粮的秀才。
这帮秀才脸皮真够厚实,胆子也真大。
也说明,这帮秀才是真穷。
要不是穷到无路可走,万万不会自绝前程,跑来应征王府差事。
要知道,如果履历上有过王府办差的经历,将来就算脱离王府重新走仕途,仕途也不会顺畅。
上官一看你的简历,咦,竟然在王府当过差,得仔细斟酌斟酌。万一恶心了宫里某个贵
,或是得罪了某个皇亲,得不偿失啊!
皇亲贵戚之间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这家和那家不对付,这王府和那王府是仇
见面分外眼红……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用王府出来的官员。
这就是为什么,进了王府,就等于绝了仕途前程。
……
刘珩翻阅报名者的简历,得知不少报名者竟然穷到揭不开锅,一个个饿得面无菜色,着实惊了一跳。
“怎么会如此穷困?”
读书
都穷成这鬼样子,普通百姓岂不是要吃野
树根。
“王爷明鉴,这些穷酸秀才都是不事生产,又拉不下脸面出门
活挣钱。毕竟是个秀才,还是得讲究点体面。”
“已经饿到揭不开锅,还讲什么体面。吃饭事大。”
“王爷误会了,对于读书
来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刘珩不认同,“
都快要饿死了,哪还管什么失节与否。只要不涉及到投敌叛国,为了吃饱必要的时候就该放下面子,务实肯
。既能读书,也能下地种田,出门
活,才是本王需要的
才。”
“王爷的要求有点高,这年
读书本就不是普通
家能承担地开销。能读书,家里都有点底子,何至于要出门
活。”
“那这些秀才……”
“这些只是不擅经营,或是脑袋愚笨,别
读一年,他得读三五年。读书时间越长,开销越大,自然就是越读越穷。”
章先生没体会过越读书越穷的生活。
但他认识很多贫寒学子,这些
未必一开始启蒙的时候家里就穷。多半都是读书到中途,家里才开始越发穷困。
都已经读了好些年,还指望着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当然不能因为家里一时困难就放弃读书。只能硬着
皮继续读下去。
用后世的话说,这叫沉没成本太高,不敢放弃。
放弃,等于什么盼
都没有了。
不放弃,好歹还有点指望。
刘珩感慨道:“难怪世
都羡慕章先生,读书过程太顺利。不曾受过什么苦,也不曾为银钱担忧,就轻松考取功名出仕做官。”
“可惜老夫的仕途就是个笑话。”
章先生自嘲一番。
他这个笑话,如此要为定王出谋划策。
他
起正事,“想要丰收,除了按照小叶子教的办法
耕细作,烧田杀虫,粪水浇灌庄稼外,最关键的还是要兴修水利。小叶子知道王爷手
紧张,兴修水利又耗资庞大,所以不曾提起这茬。
既然老夫为王爷总览全局,查漏补缺,就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水利一事必须尽早提上
程。两县封地,最大的优势就是双河镇边上的霞水,若能将霞水引来灌溉农田,至少能得几十万亩良田。”
刘珩
一下子就大了。
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