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城东迁而来。
原来的国都雍城靠近陇山,离河西之地太远。每次打仗都要长途跋涉,劳师远征,极为不便。而河西离冀国原都城安邑倒是不远,过了大河就是。也因此,在两国争夺河西之地时,雍国一直处于下风。
对雍国来说,河西之地不能丢,一旦丢了,雍国将无险可守。可因国力悬殊太大,最终河西之地还是被冀国前上将军邬起占领。为此,雍宪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力主迁都,将都城东迁到离河西之地近一些的地方。
最初,他选的地方在渭城,比现在的沣京还要靠东。不过,由于离河西太近,遭到群臣一致反对,迁都之事遂不了了之。等他继位后,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要迁都,折中之下,最终定在了渭城以西的沣京。
之所以选择沣京,除了离河西稍远外,亦是因其东面有灞水阻隔,且北去与渭、泾两水汇。有这三川阻隔,沣京可就安全的多了。
地处关中平原,从无大河水患,依山傍水的沣京可谓是天赐宝地。奈何因其远离中土腹地,加上连年打仗,相比于中土诸国,雍国要贫弱的多。至雍康王时期,虽有能臣李鞅助力雍国变法强国,奈何随着康王的骤然离世,变法大业功败垂成。
自冀国吞并陕国后,便把经略重心转向北境,使得雍国的河西战场压力骤减。虽说李鞅的变法失败,但雍桓王继位后还是继承了不少遗策,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让雍国的国力大幅提升。可即便如此,与死敌冀国相比还是差距颇大,中间的几次河西之战均以失败告终。
雍国之所以接连失败,除了国力差距较大外,最重要是地缘劣势太大。冀国自占据了河西和河南之地后,把大河变成了他冀国的内河。如此一来,冀国的河西、河南与河东腹地连成一片。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粮运输,都极为便利。
依靠大河与函谷两个天险,冀国占尽了地利之优。加上冀国连出三代英主能臣,且这几十年攻城略地几乎没有败绩,面对天时地利和远超自己的冀国,雍国要想拿回河西之地,难如登天。
若不是冀国重心转向北境,说不定早就兵临沣京城下,迫使雍国将国都回迁雍城了。虽说这么多年冀国并未主动功伐雍国,可面对如此巨大的劣势,雍国只得颇为无奈地把重兵布防在河西一线,丝毫不敢懈怠。
长年累月兵马粮的天量消耗,让雍国不堪重负,国力如昙花一现般再次衰弱了下来。面对这样的绝境,雍国的朝堂也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以公子坚为代表,不把河西之地拿回来誓不罢休。一派主和,以公子籍为代表,主张把国都迁回雍城,向西经略。
就此而言,谁能成为下一个雍王,不仅仅是两位公子之间王位争夺的问题,而是事关雍国生死存亡之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