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哒哒哒……"
"太给力了!敌抵不住了。"王参谋激动的向粟司令报告。
"来呀,司号员!吹冲锋号!"
粟司令放下望远镜,大喊着。
下达了全线总攻的命令。
有了这批重型武器的助攻,
加速了整个战役的攻击过程,同时大量减少了我军伤亡。
华东野战军最终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
全歼了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
上至师长下至马夫,一个也没跑了。
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另歼灭整编第83、第25、65、83、48、11师各一部,
合计歼灭32676,同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伟大胜利。
后分析,张灵甫的失败几乎是一种必然。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孟良崮本身的客观条件所限。孟良崮其实就是一个石山,
顶上寸不生。张灵甫的机械化部队在上面无法构筑工事。
遇到对方炮火攻击,连隐藏遮挡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四处逃窜,白白挨打。
有提到孟良崮易守难攻,这话不假。不过,十多万
攻打三万
,
如此悬殊的兵力,孟良崮焉有不之理?
其次,友军支援乏力。74师被歼时,
离张灵甫最近的是黄百韬整编25师,距离3公里。
李天霞的整编83师距离5公里。
这么近的距离为什么没有援救张灵甫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出死力。
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国民党各部之间向来矛盾重重。
所以,兵力使用上自然大打折扣。
第三,众所周知,孟良崮战役包括淮海战役,
很多山东民工自带粮为解放军运炮弹、子弹。
国民党军队则只能靠自己解决。在经历巨大的战场消耗后,
张灵甫的74师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第四,输在报战线上,
报是战场的灵魂,
国民党在这方面严重处于下风。
在山东战场,包括整个解放战场,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军事行动了如指掌。
举个例子,1947年5月12,蒋介石主持制定了作战方案。
这份作战方案还没下达到参战部队,
就被时任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通过地下党送到了解放军手中。
所以有国民党军官哀叹:
"不是国军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吴大雄在回去的时候对秋容说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孟良崮战役是一个致高点!
谁胜谁负?对战局双方的心理影响很大。
会导致由点及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本来就民心向背。国军这一败!恐怕再难有翻身的机会了。
容容,好子就要盼来了!建立新中国指
可待。"
(全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