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自劾
奏章一上,知谏院老乡邓绾拿到都傻了,这狗
的
娃是要抢老子的饭碗?!
自己弹劾自己,还这么来劲?!堪称
蛋里边挑骨
的经典之作!
都被你说完了,我还能说啥?!
王安石摇
感叹:“仁
天生苏明润,今
乃知先帝之明。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赵顼也看了苏油的奏章,对王安石问道:“王相公,苏明润说的‘玉关
老’,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说道:“这是当年渭州大捷,苏明润进京时,蔡挺作过一《喜迁莺》相送,如今这词在京中也很有名。”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
。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
老?
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赵顼摇
:“蔡漕帅这词可不适合送行,要是明润气量狭小一些,怕不就会认为他在讥刺少年骤进,朝廷久滞功臣。”
王安石说道:“苏明润岂是那样的
,回京后,还替蔡挺传扬文名呢。”
“陛下,蔡挺熟知西事,但是在陕西的时间也的确太长了,如果陛下同意,应该许其还朝,担任枢密副使。”
赵顼说道:“那明润怎么办?他不知道迁他做宣徽北院使,就是为了
枢密做准备吗?”
王安石说道:“就是因为明润在陕西,蔡挺才能够得以召回。此子足智足胜,有他在,夏
必不敢妄动。”
赵顼点
:“也只能如此了,韩绛上章,说比照明润在陕西路的做法,同样在永兴军路提举军事。怎么一成一败,截然相反?这……是不是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王安石拱手道:“韩绛与苏明润,做法相同,效果截然相反,是因为他只做到了表象,没有领会到苏明润施政的根本。”
赵顼问道:“根本是什么?”
王安石脸上露出有些羡慕的色:“陛下,司马君实在洛阳,写了六个字送给苏明润——公生明,偏生暗。”
“苏明润收到后,也写了六个字——贪生腐,廉生威。”
赵顼琢磨着这十二个字:“司马学士这六字出自《荀子》,苏明润这六字出自何典?”
王安石说道:“无典,不过苏明润将十二字錾刻成碑,镶嵌在经略使司衙门两侧墙上之后,必成后
之典。”
“韩绛与苏油,所举相同,事功不一,原因其实就在‘公偏贪廉’四字区别。”
赵顼叹息:“知
之难啊,种谔勋臣之后,竟然是一个赵括。王文谅蒙大宋收留方得活命,竟然是西夏密谍!”
王安石说道:“关于种谔,苏明润有议:五郎非无将略,只是朝廷用之太,方有此败。赵括如果随父抗秦,十年之后,未必不能成中流砥柱。”
赵顼不禁失笑:“这话出自别
之
,或许可信,由他说出来……”
王安石也是微微一笑:“陛下,苏明润有今
之能,也是从六岁就由龙昌期调教,九岁起就被收在张安道,赵阅道两位重臣身边。”
“十岁开始接触公事,
制公文,十四岁提举胄案,十六岁按治州府,如此一步步过来的。”
“他不是进拔过,只是轫太早而已。”
赵顼说道:“可他如今谢绝了朝命,要不再下一道旨意,许他带职守边,不容推脱?”
王安石说道:“他必然不从,会找出更多理由来。陛下,明润无私,替朝廷苦虑至此,朝廷不能不为他留些体面。”
赵顼笑了:“他就不怕别
说他效萧何自污,用朝廷恩典施惠私
,以图拥兵自重?”
王安石立即制止:“陛下慎言,此话如何能出君上之
?”
赵顼摆手:“我知明润,如揽镜自观,我说的是那些小
的想法。广锐军吴逵减死,不是小事。”
说完转身对修起居注的常秩说道:“将我的话记下来:苏明润公忠体国,无计誉毁,上忧小
污毁,特以垂询当政。”
王安石也肃然,以正式朝对的方式,整顿衣冠,躬身施礼:“这种说法立不住脚,陛下别忘了,苏明润出京之时,身周侍卫,无一私
,都是请旨由陛下指派的。有宋百年,惟此一例。”
“吴逵之事,本就可哀,因为守臣之失,生生
反一军。苏明润奏请减死,也是他天
使然。”
赵顼再次转
,对常秩点着食指:“将这两句也记下来。”
常秩都快羡慕死了,当年他也是治《春秋》的专家,也曾是朝廷屡征不起的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