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也让李卫国对雷达系统工程更加重视了,因为想要对付德国的轰炸机群,雷达侦查系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他诸如寻找德军秘密轰炸机基地,训练战斗机夜间能力,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雷达的探测与追踪,面对一切空袭都是浮云。
前一段时间中华帝**方对特斯拉的金属探测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海军方面,跟李卫国撒娇耍泼,最终成功索要了金属探测器中的关键技术,并
由海军装备委员会进行论证和研究。
特斯拉贡献出来这项探测技术,其理论部分得以在帝国科学院进行广泛讨论,尤其是在雷达探测和声呐探测方面的专家们,可谓受益良多,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启发。
蒙罗维亚大轰炸事件,给李卫国提了醒,必须要加快防空方面的建设了。
因此,帝国科学院随后就接到了李卫国的旨意,要求集中力量对现有的鹰眼乙型雷达系统进行改进,要求将雷达小型化、高
度化、易
作化。
实际上中华帝国在雷达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积累已经非常丰富了,比如雷达系统当中,与其紧密相关的无线电广播和收听技术,实际上就是频段不同,以及是否进行目标测量和追踪的问题。
有了无线电广播和接受技术作为基础,再来开发雷达系统反而就非常容易了,至少在BcdeF几个波段频率内开发雷达系统已经足够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电子管和磁控管,没有这两个关键零件,一切都是浮云。
目前中华帝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不断被刷新,几乎没过一个月,都有一款新型号的电子管和磁控管被研制出来,较前面的同类产品不断提高
能,但帝国政府一直限制这方面的技术投
市场,目的就是防止被德意志帝国获得。
实际上,只允许研发电子管和磁控管,却不允许投产,这条政令虽然由帝国内阁下达,却真正是李卫国授意的。
之所以这样做,是李卫国想要摸清楚德意志帝国在这方面的真正科研水平。
事实证明,当中华帝国严控这方面的高技术产品投放市场时,德意志帝国在这方面的科技追赶速度就会陷
停滞状态,这让李卫国明白,希特勒手中并未掌握这方面的技术,至少目前还没有。
于是,李卫国有理由怀疑一些企业曾经将帝国的高科技电子管偷偷走私给德意志帝国,亦或者是通过其他第三国的商
走私,于是他责令相关部门开始彻查相关渠道,很快就惩处了一大批叛国者。
商
追逐利润,如果有百分之几百的利润,哪怕是冒着叛国罪也无所畏惧。
不过在国土安全局的严厉打击之下,这些叛国者很快都得到了严厉惩罚。同时帝国国会通过了更加严厉的法律条款,严惩那些吃里扒外的国贼,使得中华帝国高科技技术外流势
得到有效阻止。
这一次有感于德意志帝国的轰炸机群对中华帝国海外驻军的巨大威胁,李卫国于是解除了一大批军用敏感高科技技术禁令,允许帝国那些忠诚度高保密度的公司负责经营。
其中一项就是磁控管技术解禁令,由军方
给信得过的国防企业负责开发和生产先进的雷达设备。
经过一个月的公平公开竞标,中华帝国的十家大型国防企业先后拿出了他们最先进的雷达设计产品和对鹰眼雷达系统的改良技术,最后由皇家国防工业集团的雷达改进设计方案最为优秀,附和中华帝**方的要求,最终拿到了订单。
皇家国防工业集团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个意外,因为这家军工企业归皇室所有,是李卫国的个
公司,现
给二皇子义王经营。
义王继承了他母后的经商
脑,并不适合军队生活,最终在服兵役三年后转业地方,开始打理皇室各个产业。
李卫国每个星期都会给他的子
们上课,讲授的内容和理念都是超前的,关于雷达这方面的知识,李卫国虽然只知道个大概和笼统理论,但随便拿出一条内容依旧震惊世界。
当然,皇室子
们都有严格的家教,没
敢轻易把皇室的秘密告诉给外
。
义王和几个同样不
参军的弟弟妹妹们,一起管理皇家国防工业集团,在他们的影响下,皇家国防工业集团自己培养的军工装备专家们很快就拿出了领先世界的雷达设计,并达到了军方对雷达的要求和标准。
x-51型雷达,使用最先进的磁控管和放大震
电子三极管技术,将现有鹰眼乙型雷达的波段调整到5oo至6oo格力波段,峰值功率为5o马力。
相比而言,x51雷达的峰值功率远低于鹰眼乙型,不过就
能而言,是不降反升的。因为该雷达天线不再是高达百米的巨型天线了,反而是搭载在6
越野军用卡车上,具备机动能力的防空雷达。
当然,如果单打独斗的话,x51雷达的确不如鹰眼乙型雷达的,毕竟对于早期B波段的雷达而言,天线越大越高探测效果越好。
不过,x51型雷达的优点恰恰就在这里,因为这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