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但问题是,锡矿不是中国独有,美洲和南洋都有大量锡矿,中国锡矿对美国的诱惑力不够啊。”
周赫煊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现在没有打仗,而钨矿主要用于军工生产,对美国而言并不是最急需的东西。倒是广泛用于化工领域的锡矿,能让美国资本家更高兴。”
任嗣达下意识点
道:“也有些道理。”
陈光甫拍板道:“那就这样吧,把锡矿和钨矿都作为筹码,放在谈判桌上任美国
选择。”
周赫煊又说道:“桐油呢?”
任嗣达摇
说:“我是搞矿物进出
贸易的,对桐油的
况不太清楚。”
席德懋笑道:“桐油遍地都是,价格甚贱,甚至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都用桐油来点灯。又非什么稀罕物,难道还能引起美国
的兴趣不成?”
“是啊,周先生怎么会提到桐油?”任嗣达问。
周赫煊哪里知道桐油有什么用处?他又不是仙。但历史资料里写明了,美国在终止美
贸易协定前,就急不可耐的和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而非是锡矿和钨矿的贸易合同,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他们船上这些
,都是玩金融货币的,只有任嗣达属于贸易商
。可惜是个专做矿物出
的贸易商
,对桐油并无了解,想找
打听桐油价值都找不到。
不仅是陈光甫三
,就连周赫煊自己,也对桐油没啥认知。
在他们的印象中,桐油属于国产贱物,最大作用是拿来制造油漆。买不起煤油的老百姓,只能点桐油灯照明。当然还可以用来炒菜,但貌似有微毒,而且味道不好,连底层平民都不会轻易食用。
这玩意儿会让美国
稀?
当下不再讨论桐油,众
开始商讨谈判策略,打算围绕着钨矿和锡矿大做文章。
在美国登陆后,周赫煊立即花钱找来一个商业顾问,详细询问桐油在美国的
况。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桐油在美国好牛
啊!
美国
以前制造油漆,最上等的产品使用亚麻仁油,当桐油传到美国后,亚麻仁油立即被中国桐油所取代。发展到30年代,美国油漆业有90以上都用桐油为原料。
而上海,正是中国桐油最大
易市场。随着上海陷落,美国桐油进
量锐减,已经快把美国油漆生产企业给
疯了。广州则是中国桐油第二大市场,一旦广州陷落,美国油漆资本家直接就要跳楼。
不但如此,由于桐油具有燃烧
、速
和耐酸
,是此时生产军舰、
船、潜艇、飞机、电线和海底电缆不可替代的原料,其他同类型原料都不如桐油效果好。
此外,美国科学家还把桐油加热到一定温度,让其凝固成胶状,用来作为橡皮的代替品。桐油还可用在医药、玻璃制品领域,并可在工业上代替汽油作为提炼品。
必须说明,桐油产地只中国一家,别无分号。而美国则是桐油的最大进
国,占世界桐油进
总额的75,如今已有850种美国工业品必须使用桐油!
美国在晚清时期,就开始在本土移栽桐树,但种植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气候土壤问题吧,美国
在30年代初,又跑到南洋大量种植桐树,但依旧没有取得太大成效,完全不能满足美国工业需求。
一旦中国和美国的桐油贸易被彻底掐断,则美国无数资本家要急得跳脚。
难怪在历史上,广州陷落以后,罗斯福慌慌张张的就要跟中国签订桐油借款合同——都是被资本家给
的啊。
支持中国,还是支持
本,这在美国属于资本博弈。
因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当中,对
贸易占43,而对华贸易只占14。在投资方面,美国对
本的投资为387亿美元,对中国的投资仅有132亿美元。美国对外贸易输出中,
本占77,居第三位;中国只占11,居第二十二位。
本是美国在亚洲的第一贸易伙伴,打起仗来,美国资本家自然是偏向
本的。
但如果中美贸易被彻底断送,那也不符合美国利益。特别是世界仅有的桐油资源缺失,伤害到太多美国资本家的利益,罗斯福必须对那些资本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