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蔡邕拜见殿下!”
“臣蔡瑁拜见殿下!”
“伯喈先生请起!”
顾承起身将蔡邕扶起,对着蔡瑁颔道:“德珪起来吧!”
“谢殿下!”
蔡邕缓缓起身,蔡瑁眼中闪过一抹嫉妒,也站起身来。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提到蔡瑁,难免让
想起他卖主求荣和
七八糟的宗族之事,为时
所鄙。
实际上,此
后来做到魏国的水军都督,能力是绝对有的,赤壁之战时,周瑜都要以离间计,令曹
先杀了蔡瑁张允,才敢实施接下来的火烧连船。
不过这个年代,
才不缺,品
不端可是大问题,顾承对于蔡瑁的兴趣自然不大。
几句惠而不费的称赞,打之后,顾承向蔡邕正色道:“我欲征先生为太子太傅,先生莫要推迟!”
蔡邕失色,再度拜下:“
民何德何能……”
汉朝尚且没有六傅制度,三师三少,如今的东宫,二傅最关键——
第一是太子太傅,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第二是太子少傅,既要辅导,又管理太子官属,权力更大。
即便如此,蔡邕从逃亡江海的罪臣,成为太子太傅,也可谓是一步登天!
顾承等蔡邕自谦完了,抬了抬手道:“先生不必妄自菲薄,如今黄巾初平,天下不定,我求贤若渴,先生当助我一臂之力,令国泰平安,四夷臣服!”
“愿为殿下尽心效死!”
蔡邕起身,老泪纵横,眼角眉梢却难掩喜意。
能得未来天子重用,拜为老师,乃是文
荣耀的极致,岂能不喜?
蔡邕为回洛阳,本就做了大量准备,阐述了治国之策后,马上道:“殿下,臣有贤才举荐!”
此世
才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还在于如何举荐其他
才。
所谓仁以立德,明以举贤,就是这个道理。
顾承笑道:“既
先生法眼,必自不凡,愿闻其详。”
以蔡邕的
品,即便与荆襄蔡氏有旧,也不可能推举蔡瑁这样的
。
顾承实在有几分好,他会推举谁给自己。
蔡邕道:“颍川陈氏,以至德称,闺门雍和,子弟皆名,陈纪有子陈群,长文通雅,义格终始,可有大用。”
“陈群!”顾承微微点
。
颍川陈氏亦是天下八大世家之一,颍川一地名士确实太多,加上荀彧荀攸所在的荀氏,八大世家居然出了两个。
不过汉四百年中,颍川最有名的两
,莫过于张良和晁错,这两
的下场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良辅助太祖成就霸业,明哲保身,功成身退,晁错为景帝削藩,锋芒毕露,结果被景帝腰斩,身死族灭……
正因为有前车之鉴,荀氏和陈氏在天下八大世家中算是比较安分的两支,党锢时,陈氏子弟纷纷辞官,如今陈群愿意出仕,也是忠心之表。
至于陈群本
,他在三国谋士中不算出名,因为没提出过什么谋妙计,但他做的一件事,却影响甚大,那就是创立九品中正制。
官居一品,一品大员,这类后世熟知的品级,就是从陈群手中诞生,虽说只是个萌芽,后世历代补充,但不得不说,它上承两汉察举,下启隋唐科举,极具意义。
如果说贾诩是计谋型
才,陈群就是内政型
才,顾承对于这个推荐十分满意:“善!”
蔡邕
大振,又道:“中牟县令陈宫,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殿下既设詹事府,两省四局,陈群任中书舍
,陈宫任门下通事,可为殿下分忧。”
陈宫出身三流世家,却广结英豪,与海内知名之士结
,故为蔡邕赏识。
他的智谋比起陈群要强得多了,先后辅佐曹
和吕布,都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白门楼上,曹
甚至舍不得杀陈宫,陈宫却决意赴死,死后家
还一直由曹
供养。
而此世原有太子詹事,管理太子官属,却无詹事府。
顾承开府,其内初设两省四局,门下省负责侍从规谏,中书省负责文书启奏,典膳、药藏、武卫、御阵四局负责起居修炼,禁卫防护。
这参考了后世的三省六部制,旨在分薄朝堂群臣的权力。
当然,职位定下,具体效果应
而变。
如果是庸才,被朝臣玩弄,只会让东宫成为笑话。
蔡邕显然做了功课,这二陈的选择极为巧妙。
不仅个
能力一内一外,都有王佐之才,一个是顶尖豪门,一个是落败世家,彼此间还隐隐形成制衡。
由此可见,蔡邕在不知道自己能得太傅之位时,就已心向。
顾承很是欣慰。
而士为知己者死,蔡邕宦海沉浮,其实知道自己初来,举荐两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