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薛延陀惯用的作战方式十分怪,薛延陀战士都配有战马,但他们并不是骑兵,战马只是纯粹的运输工具,作战时他们都是步兵。薛延陀军队的基本编制是五一小队,其中四
在前步战,一
负责看管马匹在后接应,如果战胜就大家上马追击,如果战败就大家拍马而去。游牧民族却不以骑兵作战,薛延陀算一个典型。怪的是,这种步兵战法竟然屡屡击败突厥骑兵,成效显著,薛延陀更具体的作战方法未见记载,相信不会是五
小队这么简单。这种五
小队的关键是看管马匹者,如果他不能完美配合直接作战的那四位,整个小队就会进退不得,因此薛延陀
都是让小队中较多经验的
去管马,而且还严格规定如果接应不力要军法从事。李绩对薛延陀的这种战法十分了解,双方
手时,绩自己吸引敌军,另派副将薛万彻去袭击薛延陀的马匹。由于薛延陀军的注意力完全被李绩吸引,结果被薛万彻乘虚夺取了马匹,敌军立刻
成一团,李绩又令部下组成方阵,持长矛向薛延陀军冲击,薛延陀很快就全军崩溃。
击大度设后,李绩结束十六年的并州生活,回长安就任兵部尚书。这时李世民已年岁渐高,正在考虑培养自己的接班
,自古皇室内
多出在世代更替之际,李世民自己就是个典型例子,要顺利完成权力的
接,除了提高接班
本身的素质以外,还必须给他准备一批优秀的辅佐之臣,因此李世民在考虑太子
选的同时也着手为太子准备
后的栋梁。此时距隋末的
世已有近三十年,与李绩同时代的谋臣大将们大多已垂垂老矣,而青年则尚不足以担当重任,惟李绩正当壮年,(不要忘记,他参加起义的时候才十七岁)其军政能力皆堪称杰出,又有“纯臣”的称号。李世民于此时将李世绩从并州前线召回,让他担当重要的内阁官员参与国事决策,其对李绩的期望不言而喻。
这一段时间李世民对李绩的宠遇之,君臣关系之密切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昏君宠臣除外)。李绩突然得了重病,
况很不乐观,医生诊断后说用
的胡须烧成灰服用可以治愈,李世民就剪了自己的胡须为李绩配药(民间传说则是说必须用龙须做药引,出得了这个药引的也只有李世民了)。古
对身体发肤之
惜是今
无法理解的,而
发指甲之类有时甚至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举例来说,尧舜禹汤中的成汤遇到大旱向天求雨时使用的祭品就是自己的指甲(记载是求雨成功),而曹孟德割发代首的故事也流传甚广。皇帝肯以自己的胡须为臣下配药,其中的意味只怕让当事
有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李世民也毫不掩饰自己对李绩的期望,李绩前来谢恩时,李世民告诉他,我对你好是因为“吾为社稷计耳”,你不用那么感恩戴德。太宗亲征高丽,以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在
盖牟、辽东、白崖等城的战役中,他也都立功多次。
贞观十七年,齐王李佑(是李世民的亲儿子,跟以前的齐王元吉没关系)受近侍燕弘亮蛊惑在齐地叛,李绩受命前往镇压。李佑起兵时,燕弘亮吹嘘说如果官军前来,燕某“右手持酒卮,左手为王挥刀拂之”。等到得知来镇压的官军是李绩,李佑部下的士气急剧下降,几个将领戴罪立功,发动兵变把李佑、燕弘亮抓住,李绩于是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叛
。
不久,太子李承乾担心太子之位被夺,密谋兵变杀李世民,随后最有希望继任太子的魏王李泰又使谋陷害晋王李治,几个儿子让李世民烦恼无比。李世民最后终于决定立最老实本分的晋王李治为太子。这个决定李世民首先告诉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楮遂良四
,其实就是托他们照顾李治,这四
最先向太子李治宣誓效忠。四
中只有李绩是武将,而且绩在并州任上就是担任李治的长史,早就有君臣之缘,李世民对他也就不同于另三
。一次留宴上,李世民对李绩道:“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李绩咬指出血,指天发誓,君臣畅饮一番,随后李绩不胜酒力醉倒当场,李世民脱下自己的御袍披在李绩身上为其御寒。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自知将不久于世。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调教好几个儿子,太子李治的治国才能其实很难让
放心,之所以立其为太子实在是因为其他儿子让
更不放心,眼看自己大限将到,如何能为儿子多做些预防工作就成了李世民最后的心事。当年立太子时挑选的四个辅政之臣中,房玄龄已经辞世,长孙无忌是太子的亲舅舅,楮遂良为
忠直又是文
,这三位都没问题,但李绩能力太强,太子和他也一直没是
流,自己死后万一有变则不堪设想。权衡再三,李世民决定用“市恩”的办法,李世民毫无理由地把李绩远远地贬出去当地方官,然后嘱咐太子,一登基就把李绩召回委以重任,这样李绩就会对新皇帝感恩戴德,誓死效忠。(新唐书:帝疾,谓太子曰:“尔于绩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仆
,彼必致死力矣!”乃授叠州都督。)李绩接到贬官命令后,他毫无怨言,甚至连家都没回就立即离京赴任去了。一个正常
,就算是大大的忠臣,就算不会因无故遭贬而心生不满,离京前回家和亲
告个别总是应该的吧,李绩的行为可以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