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几天就是冬至了,按本朝惯例阁臣须至宫门前给皇帝叩
,尔后再由皇帝赐饭。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而这顿饭皇帝本
是不陪的,通常是由司礼监掌印陪同。
今年却是有些棘手,一来阁臣尚未增补,眼下内阁名义上有两位辅臣,一为叶向高,另一则为李廷机。
麻烦的是
称“庙祝阁老”的李廷机早三个月前就自己跑了,据说导致这位阁老逃跑的原因是郑贵妃使
差他要字,不愿谄媚贵妃的李阁老一气之下就撒丫子不
了。
真实原因是否如此,外
无从探知,有一点却是明白无误的,那就是这位“庙祝阁老”是在
庙住了五年,是给皇帝上了一百二十三封辞呈后,实在是受不了了自己卷铺盖走
的。
幸运的是,皇帝并没有因此恼羞成怒,叫缇骑将李阁老从回福建老家的路上逮回来,而是视若未见。
不知道皇帝是有意还是疏忽,反正已经回家的李廷机如今还在阁臣的名单上。
上个月,独辅叶向高往宫里呈了一封奏疏,提醒皇帝应当降旨恩准李廷机致仕,尔后准会推增补阁臣。
增补阁臣的法子半年前就出炉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改从前阁臣须由翰林出身中选拔,改由地方督抚中择选。
这一条是东林党刻意为他们的智囊李三才打造的。
为了将李三才推
内阁,东林党可是煞费苦心,不仅想出了这么一条增补阁臣的法子,还提前给李三才争取到了户部尚书一职。这样一来,李三才
阁在法理上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偏偏,宫里没有反应。不但没有反应,连那已经走
的李廷机的名字都还挂在内阁当中。
这可是愁死了东林党上下,刚刚从通州返回无锡的顾宪成担心皇帝没有正式下旨罢除李廷机的阁臣,这意味着只要李廷机愿意,他还有机会回到京师。那样一来,哪怕好友李三才如愿进
内阁,在内阁的排名依旧在李廷机之下。
而内阁是一个论资排辈的地方,李廷机和叶向高都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叶向高将来就算不做首辅,也是李廷机顶上,绝没李三才的事。
有鉴于此,顾宪成给叶向高修书,要他无论如何争取面见皇帝一次,解决李廷机这个隐患,以免东林上下筹划两年之久的大事坏在不起眼之处。
叶向高收到顾宪成的书信后,也越发重视此事,因而决意在冬至那天,想办法面见皇帝。
但他虽为首辅,可自上任以来,也不过才见了皇帝两次。因而,皇帝哪里是想见就能见的。能不能见皇帝,还得看内廷那边帮不帮忙。
如果亲近东林党
的陈矩尚在,叶向高断然不会这般
疼,可陈矩已死,掌印侯选孙暹和金忠为避嫌,眼下都不与外朝联络。今年冬至替皇帝作陪阁臣的是司礼监的另一秉笔张诚。
这张诚是浙党那边的,浙党领袖沈一贯能为首辅,张诚出力甚多。沈一贯因妖书案下台后,张诚收敛不少,眼下
居简出。若非掌印未正式定出,张诚也不会摊上这差事。
当年沈一贯在时,就和东林党争的激烈,张诚在内廷也没少给东林党找麻烦,故而叶向高想通过张诚面见皇帝,难度十分大。
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诚有个外甥,是个突
。
这
叫程守义,眼下正被山东抚安官员上疏揭发。
说起来,程守义也是个聪明
。万历三十四年,坤宁宫突然失火,一把大火把坤宁宫烧的
净净,工部报说光是修复费用就要白银一百多万两。而此时的大明朝,宁夏用兵耗去两百多万,援朝抗倭又用去四百多万,平定播州叛
又用上百万两,与此同时,皇帝自己的寿宫又要八百万两白银营建,三下五除二,国库哪里还有什么银子修建宫殿。
不得已之下,万历只好向全国各地大派矿监税使,以期能够将那些本能上
国库的税利营收通过太监之手收回。
程守义也不知从哪听到坤宁宫失火的消息,自愿到工部说愿纳银万两资助殿工,工部一听还有这好事,连忙上报。万历听后大喜,忙问此
官职,回答说“白丁!”万历听后,想都没想,立即传谕,授程守义“中书舍
”之职,任职武英殿。
这个职务比起新晋的文华殿舍
魏良臣,可是高了不少,由此可见,万历皇帝就喜欢不拘一格用
才。当然,前提是这
能给他带来好处。
中书舍
这官,在当下不是什么大官,但有了官身,可就不得了了。程守义再接再厉,上疏说自己家乡有山矿,蕴藏丰富,如若开矿,所获矿银可助殿工一臂之力。
程守义的这封请矿疏便是由张诚呈到皇帝案桌前的,后来外朝才知道,张诚正是程守义的舅舅。
外甥突然拿出一笔巨款捐个官,再突然上个疏说有矿,事
一顺,这背后之
的打算自然是浮出水面了。
开矿是好事,万历如何会不批,当下降旨,要宫中承运库太监陈增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