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八姑、九姑,杨府之内也是诸事繁杂,桂英近期又要治理水患,怕是不能帮着打理了。
二位姑姑不如在家陪着太君,桂英只需带排风一道即可。
」众
见穆桂英坚持,便也不再强求。
太君道:「桂英,那张由大
乃是庞太师之心腹,你将他取而代之,彼必然怀恨在心,无异于得罪了太师一党。
如今太师权力通天,朝中遍布其爪牙,尤其是当呼家被灭门之后,更是无法无天。
你治水修堤,还当处处小心,莫让
抓了什么把柄。
」穆桂英低
道:「太君所言甚是,孙媳自当谨记在心。
孙媳处事,自有分寸,还请诸位夫
不必挂心。
」一帮夫
太太当下议论已毕,各自散去。
次
一早,穆桂英便带了小
杨金花,丫鬟杨排风二
,出了北门,直往黄河大坝而去。
汴梁城紧依着黄河南岸,出城不过二三十里,便到了坝上。
黄河之水,奔腾怒吼,三
在数里之外,便已听到了河水翻腾的声音。
待三
趋近了,只见那大坝高数十尺,灰色的堤墙犹如一座连绵的山脉,无限向两边延伸开去。
大坝底下,是民夫们的帐篷,如同军营一般整齐。
黄河年年泛滥,历代治水的民夫,早已将大坝修得又高又厚,那河水有如悬在
们的
顶之上。
穆桂英翻身下了马,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急忙迎了上来,道:「下官参见穆侯!」穆桂英摆摆手道:「这位大
不必多礼,快带本侯去瞧瞧水患。
」那汉子急忙让出一条路,请穆桂英三
上大坝。
那通向大坝顶上的台阶,又陡又高,彷佛登天梯一般。
直到几个
走得两腿发酸,才终于到了大坝顶上。
那汉子指着下面的河水,道:「如今黄河汛期已至,水势十分湍急,大有冲毁堤坝之险。
依下官之见,当速速巩固大坝,方能保得京城无虞。
」穆桂英道:「这黄河之水,泥沙无数,年年冲积河床,和河床年年增高,那水势自然也逐年高了起来。
修筑堤坝,并非长久之计。
本侯以为,当另开河道,将黄河引
淮水,由淮
海,方能长治久安。
」那汉子摇
道:「下官已征发了二十万徭役,若要另开河道,这些
力是远远不够的。
」穆桂英道:「此乃百年大计,一劳永逸之法。
若不然,终有一
,这黄河水冲垮大坝,为祸两岸,生灵涂炭。
当年东周之大梁城,唐之汴州城,皆因战
,大堤年久失修,而水势益凶之时,湮于万千泥沙之下。
」那汉子道:「穆侯所言在理,只是……」穆桂英道:「大
只管说话,不必忌讳。
」那汉子道:「这大坝之下,有一处庄园,乃是当朝庞太师所置。
若要另开河道,定然会动了他的宅子,怕是太师不依。
」穆桂英道:「治水修堤乃是国家大事,造福万民,岂能被一己私欲耽误?此事本侯自会向皇上禀明,大
不必担忧……」就在两
议论之间,忽然不远处一阵骚
,许多民夫在坝上围成一团,有些
手中拿着长杆子,不知在水中打捞什么。
「出什么事了?」穆桂英疑问道。
那汉子道:「穆侯在此稍息,下官去探个明白。
」穆桂英道:「不,一道前去。
」那治河官带着穆桂英三
,往那
群走了过去。
那些民夫见了穆桂英,纷纷让出一条路,站立在两旁施礼不止。
穆桂英问道:「你们围在此处作甚?」其中一位民夫指着河面道:「回穆侯的话,小
今
上坝察看水
,不料在水中发现一具尸体,正要将他打捞上来,不料惊动了穆侯,真是罪该万死。
」「尸体?」穆桂英微微一皱眉。
她征战沙场十余年,虽然见多了尸体,但无缘无故从河面上漂来一具尸体,心下好生疑惑。
「就在那!」那民夫将手一指,道,「像是今
刚刚漂来,衣服被堤墙下的探水针挂住了,漂不到别处去了。
小
心想,定是个苦命之
,便唤来了伙计,想要将他打捞上来,好生安葬。
」穆桂英点点
,道:「快些将他打捞起来。
」那些民夫领命,纷纷拿了带着挂钩的杆子,伸到河里去,钩住了那尸体的衣服,一齐用力,便将那尸首拉到了岸上。
众
定睛一看,竟是一具
尸,三十多岁的样子,面目长得倒是十分清秀,只是被水浸泡的时间过长,有些发肿。
穆桂英瞧了一眼这尸首,觉得似乎有些面熟。
不料身后的杨排风失声大叫:「这,这不是十
的贴身丫鬟么?」「十
?」穆桂英一愣。
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