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进的奏报李
只是看了看便放在了一边。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吐蕃来
他要见一见,割地求和?什么时候高地成他娘的吐蕃
的疆土了?用高地作为筹码来跟大唐谈条件,想的还真美。
通商往来……
这个倒是正常,现在好像几乎所有
都很愿意跟大唐通商。
中原王朝在这个上面有着天然优势,中原物产丰饶,无论是文明进程,还是各种工艺,都处于当今世界绝对领先的地位。
邻居们喊打喊杀的,为的其实就是想要从你这里沾点光,来硬的不成了,那就进行通商,李
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
但话说回来了,任何通商行为都要有所回报,些许的货物只是回报当中的附属品,其他可以琢磨的地方有很多。
………………
现在看来当初选定这个对手的时候有些欠考虑了。
他还以为至少要打上几仗才能让吐蕃
意识到找错了对手,顺便把这个崛起在高原的国度扼杀于摇篮之中。
可吐蕃
一仗就被打蒙了,阵前的将军派
来求和,接着来的就是吐蕃国王的侍从……吐蕃
有点奇怪啊……
崛起于高原之上的野
,文明程度极其落后,一般来说越是落后的部族越是好战,吐蕃
之前的行为也印证了这一点。
可他们突然变得温顺了起来,那就一定是吐蕃国内出现了问题,就像突厥一样,越是急着会盟,越让
觉得不对劲。
难道还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大唐才刚立国,按照大国崛起的规律,必然要经过一连串的开国战争,才能站稳脚跟,进
到盛世之中。
开国战争可不止包括平定国内诸侯的战事,而且还包括对外战争。
比如说前秦,平定六国之后,始皇帝派蒙恬等率军逐匈
上千里。
强汉也不差,在击败项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汉王朝,之后跟匈
纠缠数十载,最终把匈
打的奄奄一息,残部狼狈西逃。
东边则吞并朝鲜,将辽东以及朝鲜半岛纳
到了中原的势力范围之内。
前隋就更不用说了,在开国之初便和突厥大打出手,最终
得突厥四分五裂,当时突厥有大大小小的汗王十数个……
然而大唐开国就比较诡异,东西突厥遣使结好。
和吐蕃倒是打了一仗,吐蕃
的反应有点出乎
的意料之外,竟然就这么服软了?向为西北大患的吐谷浑
也已成为了过去,怎么看西北的局势都是一片大好。
要是高句丽再派了
来……他娘的大唐周边好像也就没什么让
烦恼的强敌了?这对于大唐来说算是一件好事吗?
李
在太极殿中又溜达了起来。
经过了多年的战
,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可话说回来了,崛起于隋末
世的唐军将士需要一个对手。
刀枪
库,马放南山,别说将士们不会同意,他作为大唐的天子也不会做那样的蠢事,刀锋正在锋利之时,若不砍些什么,过上两年也就钝了。
高地上不去,西域又太遥远,跟突厥王庭
战又有些得不偿失,李
的目光不由自主的便望向了东方。
高句丽……这些年没听到什么消息,也不知道正在做什么,数十万
的尸骸还留在那里,高句丽
还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
只是他的布局还没有完成,攻打高句丽有点力有未逮。
跨海击之,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而在陆地之上……最大的障碍就是突厥的东方汗阿史那多闻,这个
统领着众多的东北部族已经有些年了,根基应该有了一些,之前在觊觎高句丽的辽东城……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中间的分寸对于帝王来说必须拿捏得当。
……………………
四月间的长安朝堂一片忙碌。
春耕渐渐接近尾声,之后各部一直在全力配合户部和司农寺施行新的田亩制度,劝农使纷纷赶往地方郡县,引导,督促地方官吏给百姓重新划分耕地,厘定税制等等。
今年要是能把这一件事做下来,其实就不算白过。
更何况各部都还有自己的事
要做。
李
案边的奏表堆积如山,好像永远也处置不完。
关于朝廷的举措,朝臣和地方守臣纷纷进言,议政的热
比以前高涨许多,主要还是朝中迭出新政,在地方上施行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地方上的官员也就不能闲着,上书朝中言有缺失是题中应有之义,算是给朝中大政的一个反馈。
皇帝在这个时候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拿主意,其他的还得朝臣们商量着来,面对地方官员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样的局势在近些年估计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朝廷的很多举措都是以五年十年为单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