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稍有为难,娄景便来劝他见好就收。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他跟李道宗说起了些旧事,范梵志这个国王当了也有些年了。
前隋刘方在伐林邑之时,范梵志统兵应之,因有象兵助阵,胜了一场,后来被隋军击败,国主也被隋军掳走。
范梵志便成了林邑郡太守,刘方撤军不久,范梵志复国,随即遣使向大隋朝贡,杨广见其意诚,其实就是不愿再派兵跟这等撮尔小国较劲了。
于是便许他为林邑国主,至今已有十几二十年了。
范梵志在林邑很得
心,不敢跟大隋呲牙,于是屡次进扰真腊,想把真腊变成自家的属国。
扶南自然不允,于是派兵攻林邑,打了几仗,互有胜负。
别看林邑国小,但民多彪悍,和扶南
作战,往往能够以少胜多,扶南拿林邑也没什么办法。
真腊那边也就没了奈何,所以后来再向大隋朝贡的时候,往往都是林邑和真腊一道派
前往,看上去和兄弟一样,其实已是父子关系。
娄景唠唠叨叨说了许多,就是想告诉这位总管大
,林邑确实不太好惹,不然哪里敢怂恿窥伺九真,
南两郡?
也就是他娄景觉着范氏靠不住,这才没有被范梵志诱惑,像其他两个倒霉蛋那样,闹的一死一逃。
李道宗本来见了林邑来
之后,有意就此休兵。
但听了娄景一番话反而改了主意,觉着这些小国首鼠两端,没有信用,他们说的话听听也就算了,不能相信。
这要是他就此撤军,回过
来林邑又有反复,他没办法向朝廷
代,这一路走的那么艰难,若再来上一次,他也不用再做其他什么了,时间都耗在了行军路上。
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林邑?
李道宗暗自摇
,他可以将灵州的各个部族拉拢到麾下,用武力震慑他们,用利益和好处安抚他们,带领他们抵挡住梁师都的一波波进攻,甚至形成反扑之势。
但那是在灵州,像林邑,
趾,九真,
南这样的地方,诸般手段好像都施展不开。
大军不可能驻扎于此,在这里待上几个月,大家就会没有吃的用的,在这里待上一年……估计他身边也就剩不下几个
了,那又何谈威慑?
而且如此贫瘠之地,除了山林就是山林,他无法许给当地土著们什么,较真的话,远来的唐军才是土著的敌
,要占据他们的土地,
役他们的平民。
所以在这里打再多的胜仗,只要你转身走了,土著们便随时能够起来反抗,杀死你留下的官吏和军兵,一年不成就两年,纠缠下去,总有把你赶走的一天。
这样看来,哪有什么一劳永逸之说?
除非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可大唐
锐减的今
,移民是不用想了。
更何况是这种偏远到天边的地方,杨广那样不把
命当回事的皇帝都没兴趣迁移百姓过来,新皇就更不可能行此残
之举。
……………………
李道宗不打算就此回军,也没有急着进兵。
他开始讯问娄景和其他
关于林邑的详
,尤其是对娄景提及的象兵更为关注。
大象这种陆地上最大的生物在中原贵族们
中有所提及,大多都属传闻,少数
会见到一些前
绘制的图画,多数
提到的都是乡野逸闻范畴里的东西。
当世的贵族见过大象的
可以说屈指可数,李道宗显然不在其中。
听到了
们的描述,在他想象之中,这是一种当地土著的战马,只不过粗壮了些,鼻子长了些罢了。
就像九黎之族的坐骑食铁兽那般,在传说之中张牙舞爪,横强无比,非
力所能胜之。
如果给李道宗一些战马,也许一切就都不是问题,可惜的是,这一路
能走过来就不错了,战马他娘的生存能力真的不如
啊,就是比
跑的快些罢了。
李道宗终于变得耐心了下来,不再想什么速战速决。
他开始命令隋军的工匠用当地的木材等物制造更多的箭矢,把锈蚀的刀枪重新磨的光亮锋利。
刘方战胜林邑象兵的过程很简单,就是诈败将象兵引
他们挖好的陷阱里面,然后……嗯,也没什么然后了,林邑的步兵就成了摆在桌上的菜,刘方率领近千
便灭国而还。
李道宗觉得自己不能输给刘方,刘方带着数百
,多为南兵,其中又以两淮壮士居多,显然对此地风土有所了解,是非常符合当地
况的兵力配置。
甚至都没有招募南蛮从军,就率军直直闯
了这一方天地。
而卢国公刘方在前隋上将之中名声不显,实际上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匈
儿,内附匈
后裔多以刘,林,李为姓,其
一生战功卓著。
放在后来的话,嗯,即便是当世,都可独当一面,命之为世之名将,可在将星璀璨的前隋,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