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信想要军功,明年大兵一动,尉迟信自然要随军南下。
王智辩意在兵部辖权,动兵之前的准备工作,只要你能有那个本事,立马就能让兵部权力大增。
让李
比较欣慰的是,这两个
都没提什么封爵啊之类的话题,比文官们少了几分功利之心。
而他们确实也有意无意的避开了赏功之事,这是快大蛋糕,兵部不会不想从其上切一块下来。
可兵部就是这个样子,赏功之事需要先
到吏部,再由中书定夺,如果结果让兵部和吏部都不满意,那还要发回中书重审,一些
便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被掀翻下马。
所以除非剑有所指,不然谁都不想在这个上面出差错。
再加上今年河边一战刚过去不久,兵部考功的事
还在进行当中,王智辩从军多年,又在代州行军总管任上坐过,就算如今有些狼狈,也绝对不会在考功的事
上犯错。
所以他在李
面前没谈赏功之事,却又接下了一大摊子,离开书房的时候,这位满脑门的官司,和志气昂扬的尉迟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九月中,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
间,很快就让晋阳披上了一层白纱,晋北的第一场大雪来的不早不晚。
大雪下了足有两个多时辰,雪后的气温急转直下,天寒地冻的冬
终于呈现在了
们面前。
可冰冷的天气并没有剿灭晋阳官吏们的焦虑,嗯,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热
。
汉王妃代替汉王殿下率
巡视四城,按照汉王李
的原话就是,晋地以后不能再设流民营地,凡鳏寡孤独,皆要由官府连同村正,坊正等吏员善加安置。
所以晋阳的官吏们在雪后有的忙,晋阳有汉王妃巡视,外间也要派出一些
去,查看地方官吏是否偷懒。
实际上呢,就算李
对流民营地
恶痛绝,也无法杜绝治下有流民啸聚之所在,因为在黄河岸边,就有一座很大的营地在容纳河南流民。
他们最少要在那里待到春暖花开,才能被发下土地,成为汉王治下子民。
汉王自然是仁慈的,给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像当年他自己南归的时候,被关在流民营地中等死。
可话说回来了,李
就算比别的那些诸侯或者是地方官吏仁慈一些,却也不是圣
,不会把这些流离失所的
们供起来,来个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什么的。
黄河岸边的流民营地中的一切,李
只是想了想,便派了刚来的谢政前去查看。
这明显是苦的不能再苦的苦差,谢政却别无选择,以汉王府仪官之职大冬天的去巡看河东民
了。
如果风寒没要了他的老命,便可以初初得到李
的信任,成为晋地官员序列中的一个,将谢政打发走了,李
想着派
去突厥王庭,可考虑到北边天气更冷,谁去了都有可能来个有去无回,于是作罢。
到此,整个北方都安静了下来。
尤其是西北凉国都城姑藏,算是彻底完成了一次粗糙而又血腥的权力更迭。
太子李伯玉遇刺身亡,和他的老师前吏部尚书梁硕一起出的丧,这么看来他还是逃不过被老师教训的命运。
骠骑大将军李懋中流矢而亡,凶悍的臣下们没给李家东山再起的机会,随即便依照皇命送了李轨上玉
台,将皇帝生生冻死在了高台之上。
随即宣布李轨“遗诏”,武安王李仲琰继位,立下“拥立之功”的
们纷纷升迁,开始有节制,有目的的对羌族,吐谷浑等部族进行清洗。
初冬时节的河西,飘
的是胡族的惨叫声以及浓重的血腥味儿,这一年年底西北到底死了多少
,和以前一样没
去理会。
汉王使者范文进则来到了他的
生巅峰,封尚书右仆
,兼礼部尚书,在六部中只在尚书左仆
,兼吏部尚书曹珍之下。
而且,还有着左武卫大将军之职加身,
上再顶着银青光禄大夫,理国公之类的
衔,可谓是尊崇备至,礼遇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