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易点
笑道:“他们都只重视进士科,这就给了我选真
才的机会。”
王大虎咧嘴一笑,说:“如果不是杂科,而是进士科,我这种大老粗,怎么可能作主考官呢?那文臣们岂不是要闹翻天么?”
兄弟俩相视一笑,并一齐举杯,重重的碰在了一起。
说白了,李中易让出了进士科的主考权,换得了王大虎主持杂科的机会。
反正,从内阁的相公们,一直到各级文臣,都非常不重视杂科的选官考试。
这主要是,杂科选出来的官员,不可能进
翰林学士院里学习,而前朝一直执行的是,不
翰林学士院者,不得为相的潜规则。
李中易重视杂科,这是因为,杂科的科目对于治理整个国家而言,颇有些专业
的成分在里边。
比如说,明法和明算,明法之
,正好选
各地的大理寺系统当法官。明算之
,正好适任各级衙门的同知、主簿等需要计算的岗位。
更重要的是,三司使黄景胜一直抱怨,他手底下会做官的
太多了,会算数的
才,却是屈指可数。
基本上,除了进士科只钻研四书五经之外,杂科的每一项都对应的是,各级衙门里边异常稀缺的
才。
以前,李中易还不敢确定,如今他却敢断言,只考四书五经里的内容,恰好成了阻断攀登科技树的最大障碍之一。
巧
技,代表了中了进士做官的
,对技术的彻底蔑视态度。
归根到底,李中易要想提前开启工业革命的科技之花,势必要选拔更多的杂科
才
朝为官。
“为了显示考试的公平
,这顿酒过后,二兄你也要被锁进院内了。”李中易高举酒杯,表达出极大的歉意。
王大虎摆了摆手,说:“三弟你太过于客气了,为朝廷选拔
才,本是应尽责。”
李中易和王大虎的酒量都很
,两
推杯换盏,一来二去,不知不觉间,便喝
了一坛状元红。
王大虎已经喝多了,却大着舌
,还想要酒,李中易只得命
将他抬了出去。
随着正式考试的一天天临近,整个开封城里的客栈房间,变得
益紧俏。
每天都有大批的举子进京,这些进京的举子,有些
的家境不错,随行还带有书僮或是侍婢。
当然了,更多的举子,家境比较差,根本住不起客栈,那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想办法住宿了。
开封城的近郊,颇多道观和寺庙。很多家境一般或很差的举子,将这些道观或寺庙,挤得满满当当的。
一般的
况下,道观和寺庙都不想得罪了这些穷举子。毕竟,别看他们今天穷,也许明天就中了进士做了官。
这年
,宁可得罪一个
民,也没谁乐意得罪一名官员。尤其是,有可能进
翰林学士院的官员,更是得罪不起的。
李中易虽然不重视进士科,但是,不可能只照顾杂科的穷学生。所以,他
脆大笔一挥,在军营里单独划出一片地方来,作为进京赶考的穷举子们的临时住所,还提供免费的吃食。
富裕的举子,可能对此没啥感觉,可是,穷举子却是感恩戴德,齐声颂圣。
俗话说的好,在家千
好,出门万事难!
古有云,居京师,大不易!
开封城里的
众多,商业繁荣,这也就意味着,物价很高,房租很不便宜!
很多穷举子,本是欠了一
债,指望着进京赶考,中进士,做了官,才好还清欠债。
划出军营的一部分,专门负责接待进京赶考的举子,李中易的这个措施,可谓是有史以来
天荒的第一次。
当然了,推动李中易作出这个决定,其实是刘金山。
刘金山自幼家贫,读书的时候又请不起名师,连续参加了三次省试之后,直到第四次省试,才中了进士,做了个小官。
然而,由于官卑职小,又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刘金山直到十年前,才勉强还清了家乡的旧债。
由己及
,刘金山便去找了李中易,详细的剖析了赶考的巨大开销,这才促成了李中易的重大改革。
s:票数很少,司空还是先加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