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内,朝廷那边不仅没有输送粮食过来,就连弓弩等必备的器械,也已经断了供。
好在李中易早有准备,朝廷不发器械过来,高丽国的兵器库里,倒有储备了好几十年的存货。
只是,高丽国制造的弓弩,其威力远远不如大周三司胄案出品的臂弓弩。
幸运的是,榆关地势险要,哪怕是高丽弓的作工和质量都很一般,居高临下的优势倒也弥补了一些
程上的不足。
就在手下众将有些犯愁的当
,李中易听取了左子光的意见,索
去信给周道中,命他将高丽国弓弩坊的工匠们,都抓到榆关这边,
脆就地制造。
李中易以前管过三司胄案,又亲自参与了制造臂弓弩的完整过程,连图纸都是在他的启发下,由心腹工匠画出。
按照大周三司胄案的标准,制作出一把合格的标准臂弓或弩,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其中,最主要的是弓弦和弓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驯。
如今,耶律休哥囤重兵于关下,显然不可能给李中易这么多的准备时间。
李中易以前最喜欢看二战时的老电影,面对德国
的虎式和豹式坦克,苏联
采取的是以量取胜的策略,大规模的建造了T34坦克。
借鉴苏联
的这个思路,李中易对于高丽的工匠们,只有一个要求:造出廉价、可堪使用的弓弩即可,不要求质量太高。
另外,李中易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流水化的规模生产模式。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一名工匠只专著于一个部件的生产,就算是傻子都可以越造越
。
准备弓弩和刀枪等等器械,仅仅是李中易筹备城防的最基础的一部分而已,由于榆关早已是一座兵城,李中易考虑到平直关墙的严重缺陷,索
命
拆了关内一半的房屋,沿着关墙的内侧又砌了十余条登城的台阶。
这还没算完,李中易又命
以每两个箭垛
为基,都用装满沙土的麻袋竖成阻隔墙,从而将整个城墙,分割成了若
独立防御作战的小堡垒。
如此一来,哪怕是契丹
下死力侥幸拿下了某一段关墙,在后边优势兵力的及时增援之下,也不过徒劳的妄想罢了。
当高丽国的第一批粮食送到之后,李中易命
垒起近百个大灶,
夜不停的造酒,同时提纯酒*
。
凡事预则立,不以则废,就算是李家军的弓弩消耗殆尽,只要有“魔鬼
尾酒”的存在,契丹
无论扔下多少条
命,也难以撼动榆关的安危。
就在李中易积极备战的当
,突然接到了一个惊
的消息,耶律休哥挟持了契丹睡皇,自立为摄政王。
直到此时,李中易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耶律休哥的态度为何一直摇摆不定,一直没有驱使
锐的皮室军,向他发起决死进攻。
李中易望着瞠目结舌的部下们,微微翘起嘴角,淡淡的说:“耶律休哥玩的是养寇自重的把戏,此次北伐战役,已经到此结束了。”
左子光暗暗点
,
以为然的说:“耶律休哥刚刚当上摄政王,
心浮动,军心未稳,此时肯定不是和我军决战的好时机。”
廖山河卯足了劲
,每
盯着加固城防,却等来了战争即将结束的坏消息,不由泄了气,嚷嚷道:“那岂不是白做了准备?”
刘贺扬
的盯了眼廖山河,他和廖山河一向是面和心不和,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不断。
那句老话叫作啥来着,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
。
廖山河看似莽撞粗鲁,实际上,刘贺扬心里却十分清楚,这是个揣着明白却故意装粗汉子的“
明
”。
问题是,刘贺扬明明知道廖山河玩的是个马把戏,却偏偏学不来老廖的那种鲁直的作派。
格决定命运,此话诚不我欺也!
当杨炯再次从耶律休哥那里回到榆关之时,带回来了李中易预料之中的消息,耶律休哥分兵数万拿下去打
谷!
李中易手抚着玉石镇尺,淡然一笑,说:“耶律休哥终于还是下了这步棋,嘿嘿,中和你觉得咱们是不是该出关陪着他老兄玩一玩?”
已经正式升任检校参议司左副都指挥使的杨无双,眯起两眼,笑嘻嘻的说:“我的爷,咱们不是已经有了定论么,如此浅显易懂的调虎离山之计,咱们岂能上当?”
李中易突然长吁了
气,闷闷的说:“咱们是不会上当,可是,朝廷那边就难说了呀。”
PS:还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