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谈正事了。
只可惜,李中易始终一副云淡风轻、稳座钓鱼台的样子,显然是不想主动询问内幕,杨炯在暗骂的同时,也只得硬着
皮开了腔,“不瞒李相公您说,下官北来之时,曾得知一下,魏王父子被契丹
给掳了去,太后娘娘整天以泪洗面……”
李中易大吃了一惊,魏王父子竟然被俘,这可是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的事
啊。
以李中易的见识,他立即察觉到了,杨炯此行的真正来意,其实是想换俘吧?
咳,这就不好办了呀,李中易的脑袋立时涨成了八个大!
由于李中易并没有刻意掩饰,杨炯清晰的观察到,李中易惊得张大了嘴
!
杨炯重重的一叹,说:“太后娘娘茶饭不思,已经瘦得不成
形,如果魏王父子有和三长两短,太后娘娘她恐怕……”
一旁的何大贝对符太后没啥感
,他分明看出来,杨炯打蛇顺着杆子往上爬,故意借势想压迫李中易低
。
何大贝长期主持参议司的工作,属于典型的劳心者治
的范畴,他不需要多想,就猜到了杨炯没有说出
的目的:魏王父子不能出事,必须平安的返回大名府。
论及谋划作战,何大贝的水平足够了,可是,怎么把尊贵的太后亲爹,从契丹
手上抢回来,他还真心没啥好办法。
何大贝傻了眼,李中易却暗暗一叹,他彻底想通了耶律休哥一直没出现的缘故。
不管是奚
也好,还是其余的各部落也罢,无论哪家的实力壮大,对于契丹国来说,都绝非好事。
所以,耶律休哥故意不露面,其实是想借刀杀
,此其一也。
另外,耶律休哥手
掌握的皮室军,那是契丹国内真正赖以镇压各部落的利器,死一个就少一个,异常
贵。
换句话说,耶律休哥并没有将李家军一
吞掉的绝对把握,一直在暗中等待机会。
李中易想到这里,不由暗暗庆幸不已,即使彻底击败了
原联军,他也没有肆无忌惮的追击,否则的话,必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危局。
嘿嘿,诸葛一生唯谨慎,他李某
也是个惜命的个
,这样挺好的!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杨炯故意只了半截话,就是想等他主动借过烫手的山芋。
问题是,李中易不是仙,他完全没有把握,可以把魏王父子平安的抢回来。
对方不是一般
,而是契丹国的第一名将,有名的智多星,统帅的又是契丹国最
锐的皮室军,很显然武力解决的希望几乎为零。
杨炯透露的坏消息,等于是把李中易推上了异常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
难,其实也不难,李中易决心装傻,故意只是闷
喝茶,却不说话,把杨炯晾在了半空之中。
杨炯千算万算,唯独没有料到李中易会耍无赖,装痴充愣的故意不说话。
“李相公,您看这事……”杨炯没有丝毫的退路,只得紧跟着挤兑李中易。
李中易露出满脸的愁云,只是一个劲的唉声叹气,就是不发一言。
杨炯真急了眼,他算是看明白了,只要他不明确说出朝廷的打算,李中易绝对会一直装傻下去。
所幸,杨炯本就是个
明之
,他看得很清楚,符太后与李中易不和,这早已是朝廷内外尽
皆知的事实。
如果符太后因为失去了娘家
的支持,导致权威大减,对于李中易而言,绝非坏事。
杨炯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通了这一层,只是,他很想让李中易主动接球。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残酷,面对一直装傻耍无赖,不想主动表忠心的李中易,杨炯浑身上下充斥着无力感。
李中易的态度其实很清晰的,他即使表现得无比的忠诚,也不可能获得符太后的青睐。
如今,李中易拥
兵数万,即使没有谋反的想法,只要有颠覆朝廷的实力,就必然会被符太后所忌惮。
除非,李中易主动
出兵权,从此只做个富贵的田舍翁,否则的话,他必是朝廷的眼中钉和
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看透了一切的李中易,有资格更有理由装傻,被挤兑得不行的杨炯终于忍受不住巨大的压力,只得拱手说:“君父有难,
臣虽肝脑涂地,亦须在所不惜。范相公有手书在此,还请李相公过目。”
PS:凌晨还有至少一更,厚着脸皮求几张月票鼓励下哈,拜托了兄弟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