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迷茫起来,是啊,天都站在了另一边,自己还能如何?
老庞籍虽然和西北的世家牵连很大,但是他为官清廉,很有
守,家中没有介
生意。以往出
,是碍于
面,不得不硬抗。
眼看事
越闹越大,庞籍早就后悔了,能安全抽身,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君实啊,既然陛下信你,用你,就要好好效忠陛下,致君尧舜,解民倒悬。如今西夏猖獗,虽然议和成功,难保不会再起波澜,老夫还要去督兵作战,遇事你可要好自为之……”
庞籍选择了急流勇退,司马光心里松了
气。
作为政治家,光光比王宁安合格多了。
劝庞籍退出,表面是他们两家世
,光光不愿意和老伯父为敌,实则光光也想的很透彻,西北的豪族盐商,本来就是一
强悍的力量,仅仅是他们,就够
疼的,他可不喜欢树敌太多。
庞籍出将
相,那也是个狠茬子,有他老
家支持,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现在庞籍退出了,
况就好了不少。
来吧,放马过来!
司马光接任秦凤路转运使之后,立刻增设四个判官,这四
原本都是小吏出身,只因为和光光一起推行粮盐兑换有功,一下子超擢,成了正式的官员。
从吏到官,可谓是一步登天!
这四个
比当初的光光还拼命。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整个秦凤路的百姓全都可以用粮食换到青盐,哪怕最偏远的村寨,也有
扛着青盐去
易。
在短短的时间之内,等于重新建立起一套食盐的销售体系。
原本超然的盐商,一下子就尴尬了。
老百姓认准了他们是
商,宁可扛着粮食走几十里,也不去他们那里买盐。
许多盐商,整整两个月,没有卖出一粒盐!
没有收
,却还要付房租,付工钱,坐吃山空的滋味太难受了,简直要把
疯了。
最初大家以为朝廷不过是一阵风,这么多年,整顿盐政的次数还少了,哪一次有效果了?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
渐渐发现这一次不是玩家的。
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天天往泥腿子家里跑,2斤粮就换1斤青盐,绝不含糊。再这么下去,只怕朝廷不
了,整个西北的盐价也升不上去了。
更要命的是西夏那边!
原来西夏的青盐没有销路,只能
给西北的豪族,让他们帮着转卖,自然这些豪族要吃两
,狠狠压低收购价格,转过
,再太高价格,甚至冒充官盐,卖给百姓谋利。
说起来,西夏那边吃苦受累,能没有怨气吗?
以往是没有办法,只能忍着,可这回不用怕了,正儿八经的官方贸易,只管把盐运来,虽然价格相对大宋内部很低,但是西夏
还算满足,毕竟他们开采的成本更低,赚
儿比之前走私大多了。
就这样,西夏的青盐就像是洪水一样,根本挡不住,汹涌而来。
不说别
,光是没藏讹庞就卖给了大宋50万石,其他各部族更是不知道卖了多少,其结果就是整个秦凤路,永兴军路,包括京西南路,京畿路,甚至河北西路,各地的盐价都在快速下降之中。
京城的盐价下降到了30文以下,其他地方更是到了25文以下。
盐价大幅度下跌,很多
官员都以为盐税会相应减少。
只是令大家惊讶的是盐税只是少了非常微小的一点,几乎算是持平。
道理很简单,盐价下来,原本贩卖私盐有赚
儿,现在赚
儿没了,还要担掉脑袋的风险,谁也不是傻瓜,私盐大幅度减少,官盐出货增加,自然盐税维持了平衡。
还有一点很重要,秦凤路和永兴军路是靠着西夏的青盐在拉低盐价,而其他的地方,则是长芦盐场在发力!
最初打食盐的主意,就是为了给幽州增加一条财源,快速恢复幽州的元气。
如今幽州的出货大增,整个局面快速好转之中。
很多经历过铜价之战的
,此刻都嗅到了浓浓的王氏风格。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看起来王宁安又准备对食盐下手了,就看他能不能斗得过那些盐商了……进
六月份以来,突然仿佛约定好了一般,洛阳城中的盐铺一起关门,老百姓都傻眼了,就算想买也买不到了。
你们从秦凤路下手,我们就从西京下手,来一个围魏救赵!
消息很快传到了赵祯的耳朵里,皇帝陛下怒发冲冠,只说了一句话,“他们这是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