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七世纪的科举考试。
果然是烂大街的题目啊,不像是上次科举院试偏僻想哭,哪怕在梦境时间中杜变仅仅用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找到了这场科举题目了。
很快,他又找到了一场,紧接着又找到了一场。
真不愧是烂大街的题目啊。
接下来,就是挑选答案的时候了。
是挑选正德帝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的乡试文章?还是选择嘉靖首辅大臣杨廷和的院试文章呢?
再往后看,还有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这也是一个超级大牛
啊,殿试高中榜眼,也就是全国第二名。
这就是烂大街题目的好处啊,随便一挑一大堆超级牛
,不像是某些偏僻考题,翻遍几百年都找不到一个。
这种烂大街的题目固然不容易出彩,但那是对于普通
而言。
然而,不管是李东阳还是孙承宗,又或者是杨廷和,但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甚至是天才中的天才,他们做出来的文章,哪怕是烂大街的题目,也拒绝是惊艳四
,让
拍案叫绝的。
而放在阉党学院毕业考试这种级别,那简直又是一枚核弹级的文章,足够将其他考生秒杀成为渣渣。
唐严或许非常出色,但是在这几位超级大牛面前,也根本完全不是对手。
稍稍犹豫后,杜变选择了天启帝师孙承宗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需要改动的内容要少一些。而且文字更加慷慨激昂,尤其符合这些监考太监的胃
。
八
时文比较短,一般不足千字,比不上策论。
于是,杜变的瘦金字体再一次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一篇举世顶级的八
时文跃然纸上!
别
答题作文的时候都需要打
稿,但对于杜变来说,
稿是什么?
一旦开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来,一字不易,璀璨华丽之文章,如同澎湃江水一般,涌
宣纸之上。
废话,这可是天启帝师,殿试榜眼孙承宗的文章,本身就如同浩浩江水让
读之心旷怡,杜变背了上百遍之后,当然行云流水。
第二道题解答完毕了!
“轰轰……”
此时,天上一阵闷雷。
然后,乌云开始凝聚!
顿时杜变脸色微微一变,这运气也太差了吧,竟然要打雷下雨了。
此时,距离考试开始还不到一个时辰啊,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五个时辰啊。
对于其他考生来说下雨当然无所谓,因为他们都在屋檐墙壁之内,能够能够挡风遮雨的。
而杜变是在考房之外,露天考试,一旦下雨就彻底完蛋了,不管你文章做得再好,被雨水一浇,瞬间烂成一团了。
杜变抬
看了看天,这乌云积压得非常猛,雷声一阵急于一阵,最多一刻钟之后就要下雨了。
一旦下雨,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彻底完蛋了。
于是,他赶紧看这场国学考试的第三题。
第三题是一道诗赋题。
看到题目,杜变不由得一愕。
这题目出得相当有水准了。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请以此题,做一首诗。
这场考试,就以这道题做得最最出色,也是最难。
刚才杜变也听到了无数考生一声惨呼,很显然就是这道题。
当然,第三道题目诗赋分数不算很高。
国学考试总共150分,策论70分,八
时文50分,诗赋30分。
这一次已经算是非常特殊了,因为之前的国学考试中,诗赋通常只有20分的。
很显然,这次的出题者希望在第三道题的诗赋上见到尤其出色的诗词。
此题说的是一个疯癫之
要过河,眼看就要走
激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过河,但却来不及了,这个疯癫之
已经进
激流河水,终究还是背淹死了。
故事很简单,但寓意却非常
邃。
警告世
,若不纳谏,执迷不悟的话,将会有致命危险。
这种题目适合做一篇文章,而不是诗词,所以尤其之难。
但是对于杜变来说,简直又是他惊艳表演的绝佳机会。
这道题的诗虽然非常偏僻,但是恰好诗仙李白做了这么一首诗,题目就是《公无渡河》。
没错,就是一
吐出半个盛唐的李白,一个在中国文化历史已经成的李白。
他甚至不需要进
梦境之中,因为这首诗他早就背了下来,滚瓜烂熟。
当即,杜变
吸一
气,用最最华丽的书法,做下了这首《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