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排资论辈的现象几乎不存在。
许秋觉得,这种排资论辈的现象是否会发生,主要还是和导师有关。
假如导师喜欢搞这种层级之分,来把学生分化,在平常
流的时候总是说:“张三,你去把这份材料
给组里的大师兄李四。”那么下面的学生自然会跟着搞这一套。
假如导师不喜欢搞这一套,学生一般也不太会自发的搞出这些东西来。
因为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如果没有进
社会,经受过“毒打”,心思总还是相对单纯的,很难自发的产生这种偏“社会”的想法。
这种排资论辈的现象,更像是体制里的那一套。
魏兴思课题组里学生之间能维持当下的氛围,可能也和魏兴思常年待在漂亮国有关。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当然,国内这种排资论辈的
况,其实还不算太严重。
更为严重的有霓虹国、泡菜国,它们非常喜欢划分等级,而且层级森严,上级对下级有近乎绝对的掌控。
许秋之前了解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例:
霓虹国一家株式会社,里面有一份文件需要盖四个章,从最高的社长,一直到最低的经理,依次盖章。
第一个社长盖章时,他的名字是直立的状态;
第二个章,就需要从右向左倾斜大约30度,做出鞠躬的样子;
第三个章,鞠躬的幅度要大于第二个章,比如倾斜60度;
到第四个章的时候,可能就要鞠躬90度,也就是和第一个章垂直了。
就这样一级一级的鞠躬鞠过去。
许秋在想,要是一份文件得盖十几个章,到后来的几个章,是不是要前空翻一圈……
范文堂坐定后,魏兴思朝他说道:“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同时,魏老师把范文堂的纸质简历随手递给了许秋,示意许秋查看。
范文堂虽然看起来有些拘谨,但
流起来还是比较自信的,可能是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来自东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功能材料,陶瓷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可控制备及
能研究,导师是蒲成中教授……”
“我在硕士期间一共发表过两篇一作文章,一篇是afm,一篇是acsami,还有一篇二作文章,发表在了jmca上,另外还有三篇sci二区的三作四作的文章……”
魏兴思点点
,说道:“简单介绍一下你做的工作。”
范文堂侃侃而谈道:“在afm工作中,我综述了……”
许秋在旁边一边听范文堂介绍,一边看对方的简历,顺带还用系统扫了一下范文堂的各项技能熟练度。
然后,许秋发现其中有一项是五阶10%,其他大多数技能也都是四阶50%以上的。
硕士期间能把熟练度刷到五阶的,说明大概率不是水货,像学姐,咳……
范文堂讲述的内容,在简历上也都有提到。
许秋大致看了看对方科研成果那一栏。
总的来说,他做的工作挺杂,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afm综述写的是关于光功能材料的,acsami做的是陶瓷复合材料微结构可控制备及
能研究,还有一篇二作的jmca是关于半导体纤维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东伐大学读硕士,能有这种成果,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而且,许秋推测范文堂的硕士导师蒲成中,多半是个大佬。
因为如果导师不给力的话,想要发这么多文章,还是跨领域的,几乎不可能。
毕竟,大多数硕士生既不是天才,也不是挂
,他们才刚刚进
科研圈,两眼一抹黑,还是比较依靠导师帮助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许秋拿出手机,到东伐大学网站搜了搜“蒲成中”。
发现对方果然是个大佬,中科院“百
计划”,还有“杰青”的帽子,科研成果、发明专利也非常多。
从学术地位以及学术成果的产出上来看,蒲成中差不多和之前《无机功能材料》课程的授课老师,于冰教授相当。
看到这里,许秋突然有些好奇范文堂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原来的课题组。
按理说,在这种大课题组,范文堂都已经进去读硕士了,学术成果也不错,如果想继续
造,走科研的道路,直接转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换研究领域是需要成本的,硕博连读可以做到无缝衔接,节省下至少半年熟悉新领域的时间。
这其实也是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生的学习年限,要比先读硕士后读博士要少一年的原因,就是省在了不需要更换研究领域上。
而且,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