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一区或二区期刊),发表2篇文章;或者1篇一流文章加上2项国内发明专利。
这个和博士生的毕业条件几乎是一模一样,同样是送分题。
第三种,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sci/ei,并作为第一作者编著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
编著学术专著的活儿还是比较辛苦的。
之前材料系有邀请魏兴思编著关于半导体的教材,最后被他拒绝了。
后来,吴菲菲表示:“拒绝的好,不拒绝的话,这活儿最后就分给我们啦,保守估计要忙一个月以上时间。”
第四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
第五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五位)、一等奖(前四位)……
第六种,作为第一完成
获得具有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前进的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者国内发明专利3项;或作为第一完成
获得产生显著经济效益且单项到校转让费30万元的国家发明专利。
后面的第四、五、六种
况和大多数副教授的关系不大,应该是为了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领域专门设定的
况。
这些条件综合来看,五年副教授是准
门槛,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是初步筛选,学术成果的要求反而宽松了不少。
不过,许秋估摸着,要是一个副教授真的五年拿着四篇sci四区过来评教授,又没有其他特殊之处的话,基本上也不用评了,谁都pk不过。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许秋看了看金登平的学术成果和代表作。
金登平的代表作有三篇,全部都打印了论文第一页,和申请材料放在了一起。
三篇文章中,金登平全部是通讯作者,其中有两篇是acsami,一篇是jmca。
学术成果一栏中,金登平特意注明了acsami和jmca都是一区文章,并标出了影响因子,一个是8点多,一个是9点多。
另外还有十一篇文章,影响因子从1到5不等,分区都是sci二、三、四区的,金登平也均为通讯作者。
加起来,金登平课题组五年一共发了十四篇文章,虽然期刊的档次差了些,但工作量还是有的。
学术成果检查完毕,许秋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继续查看其它方面。
教学
况,金登平每年给本科生上一门课,给研究生上一门课。
他还特别列出了学生对他的教学评估结果,是98分(百分制)。
说起教学评估,魔都综合大学也有教学评估。
而且是在考试出分前,属于强制
的,学生不进行评估就不能查看分数。
大概是怕考生看到自己的f,反手给任课老师打一堆一分(五分制)吧。
魔都综合大学的教学评估,评的还是比较详细的,有十几个度量标准,包括老师有没有每节课都按时到达,课程是否通俗易懂,是不是只在课堂上念ppt等方面。
不过,大多数学生也不会给低分,导致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接近5分的。
毕竟,虽然教务处说是老师查不到学生具体给了他几分,但谁知道呢。
这也是国内的传统,
们倾向于给高分。
就比如外卖评分,大众评点评分,要是一个商家的分数低于4分,大概率是这家店真的有问题,小概率是被同行恶意刷了大量差评。
学生培养
况,金登平一共指导了六名本科生做毕业设计,培养了四个硕士研究生,其中两个已经毕业,且都按时毕业,另外两个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许秋估计这个组是比较push的。
一个副教授带着两三个硕士生,平均每年能发三篇文章,而且倒是还都是通讯作者,没有一作,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大多数硕士生,就是像孙沃这样的,憋文章半天憋不出来。
其实,正常硕士生三年能出一两篇sci文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
而金登平手下每个硕士生平均都出了三四篇文章,所以真相只有一个,他的学生应该都被榨
了。
另外,金登平还当了四年化学系本科生的辅导员,也是一个加分项。
全部看完一遍,许秋觉得这金登平还是有点东西的,各方面
的都不错,决定给出正面意见。
毕竟许秋和对方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没必要给
家晋升道路增加阻碍。
而且,许秋判断金登平大概率是个
根,不然按照他这些成绩,如果有门路的话,很可能会被提前提拔的。
也不一定要
格提拔,完全可以早早的把他升到五级副教授,这样就不需要
满五年了,只需要
两年。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道路也确实是给普通
走的。
真正的大佬,根本不会从副教授这里等五年再慢悠悠升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