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的优势是无需借助外力,不受条件限制,只要修行者能够盘膝端坐,就能随时随地吸取
月
华。
缺点是,不够迅捷,练出来的内息不够
纯,需要二次“锤炼去质”。
第二种法门是参悟天地法,
天地万物皆有灵气,修行者若与万物心有灵犀,能于平凡之中见证不凡,于寻常之外觅得
妙。
简单来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顿悟”,
喜欢看书,运气好,能从书里获得浩然正气,然后浩然正气在体内转化为修行者的内息,
喜欢听歌,运气好,能从歌声里听到大道之音,然后大道之音
脑,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变成内息。
总体来说,这个方法比较玄乎,只适合那些不愿努力奋斗只
幻想做梦的懒汉。
第三种法门是吐纳采补法,
买一些具有灵气的神丹妙药,把这些药丸当饭吃,
积月累,自然也能生出内息。
这也是江舫之前看过的修仙里,主角最常用的修炼法门之一。
——嗑药流!
和前两种法门相比,嗑药流的优势在于速度快,只要嗑对药,修行者很快就能获得大量内息,从而提高修为境界。
缺点是,费钱!
能提高修为的丹药简直是无价之宝,很少
有那个一掷千金的条件。
而且,就算家财万贯,也得有机会买药。
像江舫所在的信阳县城,赵无极和李希虽然是富一代二代,也买不到所谓的仙丹。
“还是老老实实打坐吧。”
江舫微微一笑,
继续翻看下一页。
下一页,是练气练到各种程度后,身体所发生的异变,以及异变产生后,要如何巩固提高。
这几天,江舫确实感觉到身体发热,
脑发晕。
最开始他以为自己感冒了,然而吃了李记药铺的退烧药后仍不得好转,
“在这里!”
江舫惊喜连连,指着书中原话读了出来:“练气分前中后三阶,练气初阶伊始,修行者躯体无恙,喜动少睡;练气初阶至练气中阶,修行者偶有发热,属元气外漏之症。”
练气伊始,修行者喜动少睡。
江舫缺少三魂七魄缺失,按
阳五行之说,应该喜睡恶劳,
那天通宵练气,天亮时仍
神饱满,当时老王还很奇怪,打趣说江舫一定是偷吸了自己的烟叶,
原来如此。
江舫又惊又喜!
连老王也想不到,自己一夜之间就能练气
门,这简直是天纵奇才!
练气初阶至练气中阶,修行者偶有发热,属元气外漏之症。
所谓的元气,就是修行者的内息、阳气!
“难道我这么快就到了练气中阶?”
想了想,江舫冷静了下来:“不对,练气初阶至练气中阶,说明我现在还没有到中阶,只是在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明白自己没有走弯路后,江舫继续向后翻,这次避开“法器”、“克胜”,直接来到“磨技”。
磨技者,磨炼技艺也。
江舫之前已经掌握引雷术的要领,迫不及待,想伸展拳脚引动天雷。
看了看,
引雷术的施展方法和施展过程都没有错误,
之所以迟迟不能引雷,关键在于:“引雷之术,须修行者内息达到练气中阶以上,如此,方可将气息凝聚于指尖,并与天上云雷遥相呼应。”
“还是内息的问题。”
江舫将《道经》放回衣衫,坐在原地闭目打坐,
没有内力,一切招式都是纸老虎,
内息不足,再神奇的道术也用不出来,
欲成其事,先磨其器,这是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道理!
......
“呼”。
江舫缓缓睁开眼睛,
看了看,天色暗红,已到黄昏,
体内气息翻滚,比之前显然又有提高,而发烧一般的灼热感更加强烈。
《道经》上明确标注,
在练气初阶至练气中阶的过程中,随着修行者体内气息的增加,修行者身上的不适之感会越发强烈,
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只要身体还发热,那就还是练气初阶,那就仍然不能使用引雷。
休息了一会儿,
江舫伸手
怀,准备继续翻看《道经》,
反正这几天衙门那边放了自己假,得趁这段时间好好提高自己的实力。
摸到一本书,拿出一看,却是《百化图》,
扪心自问,江舫对这本《百化图》不太感兴趣,如果说《道经》是一本写有真才实学的技工手册,那《百化图》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明星写真,明星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