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径225厘米,底径10厘米。
浅盘
,
沿较薄,粗短颈、溜肩、球腹、平底,肩部有对称的双系。
肩部饰斜方格纹,上下为联珠纹,双系上饰叶脉纹。
胎浅灰,质地坚硬,胎釉结合紧密,通体施釉,釉色呈青绿色。
盘
壶是现在
的叫法,当时可能不叫壶,而叫瓶。
1954年洛城西效东汉墓出土一件陶罐,形制与盘
壶相似,其器身上写有‘解注瓶’字样,用途为酒器。
盘
壶在三国时的盘
和底都较小,肩、腹部大,重心在上,给
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两晋以后盘
加大,颈增高,腹部变长,重心向下,底部扩大,给
一种稳重感,为了提取方便,从双系、双覆系,发展到六系、八系、十二系等。
如镇江阳彭山砖瓦厂东晋墓出土一件瓯窑青釉八系盘
壶,盘
,
稍外侈,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平底。
盘
底沿设双系,肩部分设六桥形系,对称均衡,是为穿绳悬提时更加稳定而不晃动所设。
江浙越窑在东汉烧制的瓷器是由原始瓷演变而来,因此在制作上都与原始瓷颇为相似。
三国吴时期越窑窑址在上虞县发现三十余处,比东汉时期的瓷窑址增加到四、五倍。
越窑窑址绝大部分分布在曹娥江中游两岸的山脚下,瓷土和燃料充通便利,促使越窑瓷器生产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