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薛博华跟范梦琪带着兴奋的表
站起来恭敬道:“韩总好~”
韩义笑着摆摆手,“嗯,坐坐坐。”
郑培生看着他笑眯眯道:“我看了你们公布的无损太阳能电池数据,真得非常了不起,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毫不为过!”
“谢谢!郑老过奖了。”
郑培生说:“我跟华清的李思源教授已经联名推荐你参加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评选。”
“啊……又推荐啊?”韩义有些意外。
加上今年,郑培生前后已经推荐他三次了,不过前两次都落选了。
倒不是不够资格,而是诺奖潜规则太多了。抛开之前提到的
层次问题,单就评选本身来看看。
首先诺奖是由瑞典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发出1500封推荐信,邀请1500个
推荐。
推荐里面包含几种
,第一,欧美国家现有物理相关院校的正教授;
第二,已经得了诺贝尔奖的
;
第三,现在在国际上各个领域的领
学者。比如郑培生以及华清大学物理学院的李思源教授。
然后再来说说这1500
,当中有一半的
会推荐自己,基本就是750票了,另外750票当中会非常分散,相对集中的大概也就十几票,不到二十票;
然后从连续几
都得到十几票、二十票的
当中挑选五个
,再仔细看他们的贡献是什么,最后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来做一个评选。
那么这相对集中的二十几个
,都是谁推荐的?大部分是那些
的学生。
中国物理学家当然也有不少
有机会被推荐,但只有一两票是不能进
评选环节的,如果你真想拿诺贝尔奖的话,还必须教出三四十位可以进
那1500
名单当中的学生。
也就是说,你必须教出三四十位在国际上领先的学者。
韩义他今年满打满算才28岁,上哪去教出几十位国际领先的学者?
所以,你技术再厉害也没用,
家就是不选你,你能怎么办?
韩义劝慰说:“无所谓。反正不管他们承不承认,也丝毫抹杀不了我们在物理学上的贡献。”
不过郑培生显然不这么想。
中国截止目前为止,还没有出过一位真正的诺奖获得者,他希望韩义能获取这份殊荣。
另外,他这辈子没机会争取诺贝尔,但是
出一位诺奖学生也是一件名载史册的事
了。
韩义名义上是他半个弟子。
郑培生说:“诺奖不单纯是一个荣誉问题,它还会极大改变国内的学术氛围,提升
才竞争力,所以这个奖你非常有必要去争夺。
我跟高坤、杨振林以及丁兆钟几位老先生都通过电话了,他们这次会全力支持你!”
对面薛博华跟范梦琪两个
,此时静静的听着,心里对韩义这位名义上的师哥、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到30岁就创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现在又要去参加诺奖评选,而且还有这么多业界大佬的提携。
生若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