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皇上!”
林延
起身后向殿内众大臣们作了揖,众大臣们也是欠身回礼。
然后户部尚书石星,兵部尚书王一鄂都是左右让了一让,空出一个身子的地来。
林延
知道这就是自己的位次了。
往殿上看,申时行坐在连椅上,然后次辅许国站在第一位,下面依次是王锡爵,王家屏,吏部尚书宋纁,户部尚书石星,数到林延
自己时正好是第六位。
至于王一鄂即便身为堂堂兵部尚书,位次也在自己礼部尚书之下,再下面是陆光祖,杨俊民,李世达等等。
这时左右太监已是给天子搬来一阵龙椅。
天子面南而座,这就是周易上所说的‘圣
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天子道:“既是九卿都到齐了,那就继续议吧,方才说到哪里了?”
侧坐一旁的申时行道:“回禀陛下,方才议到经略尚书郑洛上奏,说他一
总理陕西三边军务独木难支,恳请朝廷另择督臣,总督三边。再之前说的是要不要裁撤南军。”
天子道:“诸位继说吧!”
堂上寂静片刻,然后户部尚书石星正要出奏。
天子伸手一止道:“石卿方才已是屡次进奏,现在就林卿没说过话,此事朕要听一听林卿的意见?”
林延
:“???”
林延
看了一眼石星,天子哪里有这样说话的,这不是得罪了石星吗?而且哪里有刚到就问事的道理,好歹也让我歇一
气啊。
但见天子道:“林卿才识卓著,当初为讲官时,朕早已了然。后来林卿为大臣的时候,又是屡进耿言,是一个极敢说话的大臣。今
朕下诏召你来,也是想你刚到京师,还没有与朝中哪位大臣通过气,所以想来会与朕直言不讳的。”
林延
闻言恍然,原来如此,天子是这个意思。
自己快两年没有回京了,乘着刚到,最必然与朝堂大佬在事上没有先达成一致,所以天子要自己不要考虑立场,有什么说什么。
但是自己要不要直言不讳呢?
这令林延
犯了难。
林延
还记得自己上一世刚进体制里的时候,师长曾嘱咐自己。
体制里是一个需要收敛个
的地方,多看多做少说,特别是你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迷信真理而不相信权威。
事实上这些话林延
并没有太认真放在心底里,真理和权威哪个大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结果……
这一世林延
刚进翰林院时,甚至后来到了在内阁办事时,纵然有三元加持,但收敛了
子,要多低调就有多低调。在张居正,张四维面前,努力克制自己仗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见在领导那装
的欲望。
但是现在呢?
要不要提意见?自己这一次进京来出任礼部尚书就是决心
一番事的,现在的自己不是当初那个
微言轻的林延
了。
不过林延
虽抱着这样的打算,但在这第一次九卿廷议面前还是犹豫了。
对于火落赤部犯边的事,以及裁撤南军的事?其他朝臣们心底
没有主意吗?他们肯定是有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说?就是怕在御前说了以后当了
系,或者触了什么利益相关。
就好比郑洛的事,朝廷派
去,经略督臣不合,两个容易
架,西北再打败战,就要担责任。
不派
去,郑洛在西北无
肘制,出了什么事,你也要担责任。
此事对林延
而言毫无关系,说了以后要担责任,何必要趟这浑水。
林延
可以用新官上任还没了解
况,不敢指手画脚,而且还是在这样的军国大事上的理由来回绝。
但这时天子声音微冷道:“怎么连一向直言敢谏的林卿也有什么不好说的地方吗?”
林延
微微抬
看向天子,自己这时候要不要说?
当直当隐?
当方还是当圆?
林延
记起来,上一世时网络上最崇拜的堪称最会为官的曾国藩,曾说过一句为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何为坚忍呢?
历史上咸丰皇帝刚登基,下诏求言,也就是求批评求真话,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曾国藩竟把咸丰的话当真,真写了一份奏章直言不讳地
上去,结果咸丰气得是当场跳脚。
还有一事就是曾国藩在江西剿太平天国时,其父曾书麟去世。
曾国藩立即给咸丰上疏丁忧,咸丰皇帝刚受到信时,曾国藩已是走
回家去了。
曾国藩未等朝廷诏令先行离职令咸丰很生气,但咸丰还要他坐镇江西,于是让他夺
。
曾国藩听了回信要他夺
可以,条件是让自己任江西巡抚。
咸丰知道后是震怒,直接让曾国藩不要回来了安心悲痛去吧。曾国藩求官失败后心灰意冷小孩赌气般上疏说,以后没什么事
,我不会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