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秋雨连绵不断,阙左门前,不得不临时搭起了遮雨的棚子。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穿着绯色官袍的官员们陆续来到阙左门前。
自万历十四年天子不朝以来,这皇极门前的御门听政完全就失去意义,故而阙左门的廷议就成为最重要的官员集议。
却说从去年旱灾,火落赤犯边后,朝廷这几个月也是极为不消停。
原因全在于国本之事再起波澜。
当年罢张鲸事后,天子传召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位内阁大学士,及林延
于毓德宫见皇长子与皇三子。
当时皇长子七岁,皇三子不到五岁,天子打了一阵玄机,透露给申时行,许国,王锡爵,林延
他们一旦等两位皇子年纪再长一些,身子再好一些然后出阁读书。
现在一转眼皇长子已是九岁,皇三子七岁了,但出阁读书的事
还是没影。
普通老百姓孩子要读书六岁都是可以了,但现在天子一直拖,还说话不算话,实在是很不要脸。
于是王锡爵就上本,请求让两位皇子一并出阁读书。
但是天子没有搭理。
过了一段
子后,几位内阁大学士同时上疏请求天子答允让两位皇子读书。
天子继续装死。
于是四位内阁大学士同时请辞,天子顿时没办法了,答允马上处理此事,至于这马上又是多久没说。
然后三位内阁大学士继续在家歇着,王家屏一
在内阁
活。
就在王家屏主持内阁事务事,礼部尚书于慎行上疏请求册立太子,言辞十分激烈。
作为唯一的内阁大学士王家屏在旁点赞。
当时只有王家屏一
在阁,天子不敢得罪,于是好言安抚,下
谕给王家屏说册立太子之事明年就办,若再有官员异议就拖到十五岁再说。
谕并非圣旨,但王家屏当下将此事公之于众,天子闻之气得跳脚,派
质问。王家屏却说因为争国本的事,很多官员已经被处罚了,我这样做既是安抚
心,也是以免下面的官员们再找我们内阁的麻烦,要不然天下的官员都要以为我们几位阁老光吃饭不办事了。
天子无奈于是只要将
谕变成圣旨颁发,确定明年决定册立太子之事。
圣旨一下,申时行三位内阁大学士,腿也不酸了,腰也不疼了,一起返回内阁上班了。
过了一段
子,于慎行也主动请求致休,天子因为他上本言册立国本的事正是讨厌着呢,当即让他回家。
于慎行临走前也成功地刷了一把声望,将册立太子的事搞定,官员们是争相到码
上送他离去。
不过于慎行一走,礼部尚书的位子却空缺了下来。
按照规矩,官员出缺,当由吏部在五
内上报给天子,然后天子下令廷推。
至于廷推的
数。
内阁大学士,吏部兵部尚书出缺,由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廷推!
九卿出缺,当由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廷推!
三品以上,以及地方巡抚,国子监祭酒官员出缺,当由九卿廷推!
礼部尚书正是九卿之一,出缺后,当由在京三品以上官员于阙左门廷推。
雨棚之下。
新到的官员们加
行列都在雨棚之下纷纷站好,吏部尚书宋纁坐在阙左门下的太师椅,从文选司郎中手中接过名册看向下面的官员。
宋纁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噤声!吏部左侍郎赵志皋?”
一名老迈的官员拱手道:“下官赵志皋在。”
“吏部右侍郎王用汲?”
“下官王用汲在。”
赵志皋身旁一名六十有许的官员。
宋纁看了王用汲一眼,此
是林延
保荐接替海瑞以礼部侍郎衔督办京师义学,数年已是升到了吏部右侍郎。
“户部左侍郎张孟男。”
“下官张孟男在。”
“户部右侍郎裴应章。”
“下官裴应章在。”
雨水从雨棚旁滴落,雨势不小,宋纁点过两位户部侍郎后道:“下面点到名字的上前一步拱手即是不必叙名!”
“礼部左侍郎黄凤翔。”
“礼部右侍郎赵用贤。”
赵用贤上前一步,当年被申时行贬出离京,现在是又回来了。
他与黄凤翔都是朝中倾向于清议的官员,都是宋纁担任吏部尚书后,主动请求天子将二
调回来的。
“兵部左侍郎徐守谦,兵部右侍郎王基。”
众所周知吏部是六部中权力最要紧的地方,户部,兵部次之。
但户部尚书不需经过在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公推,而兵部排名却还在位列的第三礼部之下。不过这不怪,礼部虽权力最小,但由此礼部
阁的官员却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