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覆试就出问题了。
于慎行不是亲自主持覆试,而是由仪制司员外郎于孔兼,祠祭司郎中高桂二
亲自核卷,然后再报上。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于孔兼的
婿是户部员外郎姜士昌。
姜士昌是赵南星,顾宪成二
的铁杆,同时于孔兼与顾宪成也是关系密切。
于孔兼对于覆试查卷当然是一丝不苟,其中式举
第四名郑国望,第十五名李鸿,第二十三名屠大壮在卷子上有明显错误。
而二十一名茅一桂,二十二名潘之惺,二十八名任家相,三十二名李鼎,七十名张毓塘被查出有字句之疵。
当时于孔兼拿卷子与高桂看了,高桂看了大怒,当下禀告给于慎行,吴时来二
,他们以为字句有误的可以放一放,但卷子上有明显错误的,这郑国望,李鸿,屠大壮三
应当予以剥夺功名,特别是屠大壮卷不仅有明显错误,而且卷子文理不通,还应当追究主考官黄洪宪的责任。
不说黄洪宪,这李鸿正是申时行的
婿。
面对这几卷于慎行一言不发,来了个沉默,当初申时行授意黄洪宪主持乡试时,他就知道有问题了。现在这件事明显与申时行有关,他心底虽是愤怒,但也只好一句话不说。
但是左都御史吴时来则是要将此事压下去,将这八个
全部保全。
于孔兼,高桂,吴时来三
当着礼部众堂官的面进行争辩,最后吴时来用都察院一把手的身份将此事强行压下,而在场唯一能够推翻此见的于慎行,却没有当场反对。
但是高桂,于孔兼却咽不下这
气,于孔兼是申时行的门生不好翻脸。
所以高桂在于慎行的默许下撇开吴时来,单独列名上疏将此事捅了出去,除了李鸿以外,高桂还提了另一个中式举
王衡,此
是王锡爵的儿子。
高桂在奏疏里有一句话是‘权相作俑,公道悉坏”。
高桂举了当年张居正三个儿子接连在会试中第,两个儿子甚至名列三鼎甲。
依张居正的例子,阁臣的儿子就可以随随便便中举
中进士吗?如此说来对于科举考试的公平何在?
高桂此疏明说是张居正,实际上骂得是申时行,王锡爵两位宰相,天子不由震惊下令科道核查。
而申时行,王锡爵也表示引咎辞职。
王衡有真才实学,中举
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王锡爵辞职是为儿子抱不平。
而申时行很气愤,万历八年时,阁臣儿子还能中进士,甚至探花,到了万历十一年张四维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儿子申用懋中进士了,然后就一堆言官
。
到了万历十四年,已经没有阁臣的儿子参加会试,好了,现在万历十六年连举
也不让中,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那么以后是不是连生员也不行,再下去通过县试就是舞弊?是不是阁臣的儿子
婿都不要读书了,索
当个混吃等死的猪比较省心。
此事一起,众官员们因无法打倒张鲸,认为申时行无能,没有出力,为了将怒火发泄,他们将枪
对准了主持这一次乡试的黄洪宪,以及复核的左都御史吴时来。
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左都御史吴时来,一连被弹劾了十几疏。
而申时行也授意言官对于高桂进行抨击。
这些事就发生了林延
称病的两个月内。
满朝文武都忙着上疏弹劾张鲸,要么就是以辞官
迫天子忙得是不可开
,这场政治斗争无
可以置之度外,任何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表态。
之后的礼部覆试,内阁又对于于慎行,高桂,于孔兼三
极为不满。
若是林延
这时候身在礼部,恐怕也要在于慎行与申时行之间站队,表一个立场,但他偏偏却不在。
现在林延
称病在家中,整天枸杞泡茶,陪着妻儿倒是过了一段十分清闲的
子。
而因为林延
在家养生,不仅张鲸的事与他无关,顺天科举的弊案与他无关,朝堂上林党没有一
上疏,也没有站在任何
一边。
林延
将任何
的拜访都拦住了,继续在家过着不问世事的
子,从而避开了这一场大风波。
万历十六年的年末,大雪覆盖了京师。
在京师街道上,官兵们将沟渠里冻僵的乞丐尸体一具一具地拖出然后堆放在路边,然后装进车子运到城外掩埋。
大轿里,申时行从轿帘里看到了这一幕。
申时行咳了几声,最近他夜里一直睡不好反反复复的,或许是上了年纪,或许也是因朝堂上的事窝在心底。
申时行闭目养了会,这时候突然听得前面一阵吵杂声,于是他睁眼问道:“前面什么事?”
一旁申九道:“是几个乞儿不识老爷的尊驾挡了路,眼下正被申厉他们教训呢。”
“停轿!”
申时行一句话下轿子停住,官兵将道路前后都封了路,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