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大部分 都作过考试时间不够,然后被吓醒的梦。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都作过考试时间不够,然后被吓醒的梦。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这个梦不可怕,最可怕是,醒来以后发觉,这真的不是一个梦,然后当场吐血。 
 皇极殿之外,天色已暗,马上就要 夜,这时候大部分考生已是在写第二篇了,而且快写完了,但林延
夜,这时候大部分考生已是在写第二篇了,而且快写完了,但林延 却一个字没有动。
却一个字没有动。 
 这样的体验着实太糟糕了。 
 这时候执事官已是开始分烛了,几名考生自信地摆了摆手,看来是不等天黑就要誊正完毕 卷了。
卷了。 
 林延 看了一眼,就敛下心,开始读第二道题。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看了一眼,就敛下心,开始读第二道题。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看了这一题,林延 不由佩服,这题目出的实在是妙啊!
不由佩服,这题目出的实在是妙啊! 
 完败林延 见过所有策问题目,与会试时‘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见过所有策问题目,与会试时‘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换了一般的考生,连这题说的什么意思都不明白,但就算看的明白,能答得好的更难,而放在别有用心的 ,一看有种细思恐极之感。
,一看有种细思恐极之感。 
 这一题说的是什么意思? 
 裴度何 ,李唐名相,具体事迹不多说。
,李唐名相,具体事迹不多说。 
 这题目正出自新唐书裴度传。 
 背景是唐时为了肘制相权,令宰相奏国家大事,要金吾密奏天子,不可以私下议事。裴度为宰相时,唐朝中央附近藩镇林立, 
 裴度认为要铲除藩镇,于是请天子允许宰相,可于私第里,招天下英豪询问筹策,与朝臣商议朝政。天子允许。之后裴度铲除藩镇,成为李唐一代名相。 
 这段故事放在当时确实是佳话,但到了眼下却很微妙了。 
 这道题考的是什么,乃将君权下授相权。 
 这道题目,是不是很诛心? 
 林延 揣测殿里大部分考生,他们会怎么答?恐怕这一场里捧张居正臭脚的
揣测殿里大部分考生,他们会怎么答?恐怕这一场里捧张居正臭脚的 会有很多吧。
会有很多吧。 
 张居正曾有一句名言,吾非相,乃摄也。 
 这也就是张居正敢说此话,换了大明其他任何一位首辅,敢这么说,都要被拉出午门,弹jj弹到死。 
 大明朝政治和谐时,天子掌‘批红’,内阁掌‘票拟’,六部尚书掌‘办事权’,各司其职。 
 换句话说,这就是中国版的三泉分立啊。 
 批红权等于决定权,票拟等于议事权,六部尚书行驶是行政权。这个构想脱胎于三省六部制,但在权力制衡上更进步了。 
 然后张居正说,吾非相,乃摄也。 
 就是要以相权代行君权,你这是要有几个意思? 
 不过张居正这么说,很多读书 也十分赞成。咱们大明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咱们一直实行的是虚君政治。
也十分赞成。咱们大明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咱们一直实行的是虚君政治。 
 皇帝你只要盖个章就好了,天下事 给咱们读书
给咱们读书 来办就好了。什么你不信任,咱们自小四书五经白读的?你要相信咱们的节
来办就好了。什么你不信任,咱们自小四书五经白读的?你要相信咱们的节 嘛。
嘛。 
 裴度当时要君权下授相权,是为了对付藩镇,而张居正要君权下授,是为了变法。 
 没错,古今变法之事,一定要大权独揽。张居正通过在殿试上考这道题,就是想让自己摄政更名正言顺一点,让士子为自己鼓吹来制作舆论,这也是他一贯的手腕。 
 所以策问这第二道题才是重点,士子为了殿试里有个好名次,必是在文章里捧张居正的。 
 但是林延 却不能这么写啊!这殿试文章,将来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立场。
却不能这么写啊!这殿试文章,将来关系到自己的政治立场。 
 林延 不是张居正的
不是张居正的 ,自己的座师是申时行。
,自己的座师是申时行。 
 申时行是什么 ,除了内阁大佬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帝师。没错,他是教导过万历皇帝的,史书上说,万历皇帝对他这位老师十分信任,要不然怎么当了十年首辅。
,除了内阁大佬外,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帝师。没错,他是教导过万历皇帝的,史书上说,万历皇帝对他这位老师十分信任,要不然怎么当了十年首辅。 
 所以申时行是一个‘保皇党’,那么想也不用想,自己将来也是保皇派。 
 因此在会试时,自己在策问中,支持张居正变法,自成格局,不必如王安石那般托古言制,丢掉那张皮,殿试第一道题,林延 也可以替张居正洗白,虽没有内圣,但也可以外王,先圣不是外王先决之路。
也可以替张居正洗白,虽没有内圣,但也可以外王,先圣不是外王先决之路。 
 但是你第二道题,你说要以相权代行君权,那就不行! 
 立场问题上,不能含糊。 
 林延 毫不犹豫下笔就写。
毫不犹豫下笔就写。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天以天下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 
 舜有臣五 而天下治,夫圣王未尝不待贤臣已成其功业。
而天下治,夫圣王未尝不待贤臣已成其功业。 
 通篇说下来,君权天授,贤君有贤臣辅之。尧有四臣宰,舜有臣五 ,都天下大治(托名古
,都天下大治(托名古 是必要的套路)。
是必要的套路)。 
 正如天子要承天意行事,那么宰辅也要受命于天子行事。大意如此,然后长篇大论。 
 林延 言辞也不锋芒毕露,骂相权窃君权,那肯定是找挂科的,但通篇上提倡权
言辞也不锋芒毕露,骂相权窃君权,那肯定是找挂科的,但通篇上提倡权 于天子,相权来自与君权所授,这你不能说
于天子,相权来自与君权所授,这你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