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79)正月初七,赵光义趁着契丹使臣在开封的时机,命令太子中允张泊、著作佐郎句中正出使高丽,告知高丽朝廷,大宋将北伐北汉,让他在边境厉兵秣马,牵制契丹兵马,以助力大宋剿灭北汉。
正月初十,赵光义将讨伐北汉刘继元,任命宣徽南院使潘美(评书中的潘仁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彰信节度使刘遇、桂州观察使曹翰,副以卫府将直,四面进讨。
侍卫马军都虞候米信、步军都虞候田重进为行营指挥使,率领所部军队跟随进讨;西上阁门使郭守文、顺州团练使梁迥分别统率行营马步军,督军攻城。命令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负责阻击契丹援军。
十五,赵光义在长春殿设宴,宴请潘美、曹彬、崔彦进、曹翰、李汉琼、刘遇、米信、田重进等将领,赐给整套衣服、金带、鞍马。
南汉降王刘鋹与已降宋的前吴越王钱俶、前清源节度使陈洪进都参加了宴席。
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改命刘鋹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赵光义即位,又改封刘鋹为卫国公。
刘鋹为诙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鋹起身向赵光义敬酒道:“吾皇万岁,朝廷威灵远播,四方僭号窃位的君主,今
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刘继元又将到达,臣率先来朝,希望可以手持棍
,成为各国投降君王中的老大。”刘鋹的意思是要替赵光义好好管教这些降王,让他们懂点规矩。
大军还未出征,先博得一个好彩,赵光义听后哈哈大笑,当即答应了刘鋹的请求,刘鋹因此成为各路降王中的大哥大,带
大哥。
刘鋹曾经用金丝银线和珠宝编织了一个美的马鞍子送给太祖赵匡胤,带
大哥刘鋹,不会是想组织一个编织班,带领大家搞副业赚钱养家吧?毕竟,各路降王,每天的开支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隔壁王
说:搞搞副业,每天多薅一点羊毛,打发打发时间也是很好的嘛。
◆ 御驾亲征
北汉地瘠民贫,城小国弱,到太平兴国四年(979),登记的只有三万五千二百余户,十七岁以上的男子都被强制征召去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仗了,北汉太原城中兵将只有数万。
北汉虽弱,却是个硬骨。北汉从他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在受着来自大宋和契丹的夹板气,一方面疲于应付对契丹的贡品,一方面疲于应付大宋方面的突袭。然而,无论赵匡胤如何对北汉狂轰
炸,水淹糟蹋,北汉一直顽强地活着。
经过常年战,北汉国库空虚,缺衣少食,如此国力,简直就像冬天树上的孤叶,在凄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随时就可能被冰雪吞噬。
赵光义不是那种把伸进泥土里的鸵鸟,读书
的特点是喜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否则,岂不辱没了读书
的名声。处心积虑是赵光义一贯的行事风格和工作作风。跟谁打?怎么打?派谁打?赢了怎么办?输了怎么办?输的事
,赵光义不作考虑,因为,那不是他的作风,他是属鳄鱼的,盯住了眼睛都不眨,咬住了死都不撒
。
赵光义总结了以往与北汉作战的战争经验,发现一旦契丹援军出现,大宋就处于被动的局面。攻打北汉,实际上打的是一种一对二的战争,大宋要派出两路大军,一方面军要阻击契丹,与契丹骑兵开战,只能赢不能输;另一方面军负责攻打太原,要抓紧时间,在契丹援军到来之前,结束战斗。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这场仗就好打了。赵光义制定了细致明确的作战策略,就开始调兵遣将。大宋一共派出三路大军,出征北汉。
第一路大军以宣徽南院使潘美(评书中的潘仁美)为主将,负责攻打太原;
第二路大军以云州观察使郭进为主将,负责阻击契丹;
第三路大军,也是主力大军,由赵光义亲自带领,清理北汉其他的军事势力,同时牵制、预防契丹援军西援或南下。
兵贵神速,当契丹使者还在回国的路上,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大宋军队已经杀进了北汉的国境。
先锋部队郭进,率军疾进,快速抵达太原城东北方一百二十余里的石岭关。石岭关是并、代、云、朔四州要冲之地,是契丹援助北汉的必经之地。赵光义命令郭进要牢牢守住此地,阻击契丹援军,彻底断绝北汉的外援,为大军攻取太原争取时间。
赵光义命令统帅潘美,从全国各地征发的兵将,全面合围太原城。
河阳节度使崔彦进攻太原城东面;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攻太原城南面;蔡州团练使曹翰攻太原城西面;彰信节度使刘遇攻太原城北面。
赵光义命西上阁门使田仁朗与阁门祗候刘绪,检阅太原城四面壕寨及攻城器具;命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东、西路转运事;命行在转运使刘保勋兼北面转运使事,做好一切后勤保障。
一句话,赵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