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役银共同合并为新的田赋,一律以银两的方式进行征收。
韦宝现在将河间府、沧州府、山东和登莱各地的税银统一
由海防总督衙门牵
办的海防钱庄收取,就是承袭了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意思。
一条鞭法的第一条举措就是废除了实物税,一律以白银充当税赋。
在明初,由于朱元璋的抑制,商品经济十分不发达,农民便以实物充当赋税,但这些实物往往与朝廷的需求并不匹配,因此造成了很多
费。
到了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很多农民都参与商品的买卖,手里拥有的现银远非明初可比,这使得用现金
税成为了可能,政府的税收质量由此大大提升。
一条鞭法的另一个作用在于他大大简化了税制,降低了征税成本,使得中间环节大幅减少。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环节越简单
脆就越难产生猫腻和腐败,张居正将名目繁多的税制统一核算为田赋,一并收取,使得地方官员无隙可乘,大大抑制了腐败行为。
除此之外,一条鞭法还强调“以田为宗”即拥有多少土地就
多少税,土地越多,
的越多,促进了税赋公平。
一条鞭法还通过清丈土地的方式来彻查全国的耕地,明朝后期很多大户往往贿赂地方官隐瞒自己的资产,而张居正这一招一出,直接断了他们闷声发大财的可能。
仅第一次清丈,就多丈出了28亿亩耕地,而这些耕地多来自于富
,这意味着他们将上缴给国家更多的税赋。
在张居正的推动下,一条鞭法很快取得了傲
的成绩,短短几年间,国库就存银400万两,一举扭转了正统之后国库吃紧的窘境。
一条鞭法带来的充沛财力直接导致了之后万历三大征的获胜,如果没有这么多雪花银,很难想象明朝能在那三场大规模战争中支撑下去。
虽然张居正的改革给明朝带来了如此多的好处,但在张居正
毙以后,一条鞭法便立即荒废了,名义上,这项改革成果依然存在,但实际上,早已是形同虚设。
韦宝洋洋洒洒,越说越是高兴。
张维贤却不以为意,冷淡道:“小宝啊,你说的这些,其实世
都知道,但是得不到拥护的改制,有何说道?你觉得你能超过当时张居正在大明的权势吗?张居正身为首辅和帝师都没有办成的事儿,你觉得你一个参政能办成吗?”
“张伯父,张居正不是没有办成,是得罪了太多地主的利益,死后辈推翻了,我有信心在河间府、沧州府、山东和登莱各地办成这件事,不管我的地位多名卑微,只要我相信这事是对朝廷好,对陛下好,就一定能办成的!更何况,我身后还有陛下和您这样忠心耿耿,为大明着想的顶级大员相助呢。”韦宝给张维贤戴高帽道。
张维贤呵呵一笑,暗忖我可没有答应过你什么。我只是说考虑考虑。
韦宝知道张维贤并没有听进去,并不气馁,认真细细说张居正改革的不足之处。
一条鞭法为何会被荒废,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朝中政治的问题。
政策上的问题。固然,一条鞭法给明朝带来了种种好处,但是很快,他的弊端便显现了出来。
首先,一条鞭法在北方遭遇了水土不服的
况。
一条鞭法用银两彻底代替了实物充当赋税。
这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南方自然是如鱼得水,可是到了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商业不发达的北方就是另一回事了。
北方由于商品经济落后,农民手中的银两依然很少,根本不足以缴纳赋税。
官员们往往借推广一条鞭法之机行剥削民脂民膏之实,变成名虽一条鞭,实则杀民一刃刀也。
这使得北方农民变得更加贫困,与政府的对立
绪一度飙升。
除此之外,一条鞭法虽然通过简化税制的方法杜绝了一定的腐败,但是很快官员们就想出了腐败的新花样。
比如,一条鞭法中要求将百姓所
的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后才能作为赋税存
国库。
而由于冶炼技术不发达,碎银变为银锭势必会产生损耗,这些损耗就被称为火耗。
因为火耗的存在,就必须再向百姓征收火耗钱,而这又让官员们有了可乘之机。
在地方官员的小动作下,征收的火耗往往大于实际火耗,而这之间的差额就流
了地方官的腰包。
这由此造成了新的腐败和
费。
虽然一条鞭法在实行中产生了问题,但是哪有一项改革从一开始就能十全十美呢。
如果后续的首辅们能继续张居正的事业,那么这些弊端未必不能扫除。
但是无论是大臣们还是皇帝,都对此兴趣寥寥。
大臣们不用说了,谁会没事断自己财路,给自己找事。
而皇帝难道他不愿让自己的王朝挺得更久一点吗,常理上讲,万历应该坚决推行改革,但是由于这项改革是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