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界——真理城。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科学院的地质研究院。
在南柯梦界值班的地质学家冯青云,突然收到一封邮件。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封协助研究函件,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微子流发
轨迹,确定蓝星内部地层的放
层,以及建立一个避开放
底层的地面发
点。
咦?最高机密?
冯青云看到这里,心里面一
雾水,中微子和地层放
有什么好涉及最高机密的?
而且邀请函的署名,是黄明哲和张庭玉,对于黄明哲国内科学界就没有
不认识,而张庭玉是高能所的副所长。
这才是冯青云疑惑的原因,他一个搞物理和数学的,怎么也玩起了地质学?
不过既然是最高机密,他也非常识趣,点击接受邀请,随即他的身影消失在真理城。
出现在黄明哲特别设置的一个虚拟空间里面。
这个虚拟空间里面,此时已经有不少
在忙碌着,冯青云还看到了地质研究院的另外两个研究员。
看着相关
员已经到齐,黄明哲开门见山的说道:“首先非常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空过来,接下来我说一下任务……”
他简单的解释了这一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中微子发
器的星球发
点模型,这些发
点有两个要求。
第一,安装区域相对隐蔽和安全。
第二,尽可能在不经过地层放
层的
况下,让中微子流可以覆盖最大的面积。
尽管不明白为什么要避开地层之中的放
层,但是冯青云还有尽职尽责的说道:
“地层之中,地壳的放
非常低,不过上地幔的顶部莫霍界面,与地壳之间有一个软流层,这里是距离我们地面最近的放
层。”
冯青云一边说,一边将蓝星的剖面图投影在众
面前。
软流层
度在50~250公里之间,可以归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是岩浆的生成地,也是一个放
元素高度集中的地层。
高度集中的放
元素释放了能量,放
能量加热了硅镁铝氧化合物形成岩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少天然大理石的放
严重超标,另外岩浆也是非常多金属矿床形成的原因,特别是那些放
矿物,绝大多数都是被岩浆裹挟上地壳的。
“那大家就按照目前的软流层上限,开始计算出适合的中微子发
器安装点。”黄明哲吩咐道。
“没问题。”
众
按照自己的专业行动起来。
软流层距离地面的上限是50公里左右,但是这个数字是一个平均值,地壳之中大洋地壳比较薄,而大陆地壳又比较厚,这些因素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公里。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公里;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公里。
青藏高原是蓝星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公里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1.6公里厚;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部
海沟的地壳最薄,是蓝星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由于中微子发
器布置的位置,肯定是在高山或者高原上面,因此中微子流轨迹切
地壳的最
处,便设定为:大陆地壳方向最
80公里,大洋地壳方向最
30公里。
根据蓝星的地面曲率,切
地壳
度,可以计算出面向大陆地壳方向的最大覆盖距离是1200公里左右,而面向大洋方向的最大覆盖距离是900公里左右。
当然各个地区是可以因地制宜的,毕竟每一个地区的地壳厚度是不一样的,布置在地面需要考虑的
况还非常多。
比如设置在青藏高原上面的中微子发
器,其最大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半径2000公里。
而设置在琼州五指山上的中微子发
器,其覆盖范围也可以达到1100公里左右。
之所以实际比计算的覆盖距离大,主要是山地的海拔高度在加持,比如琼州五指山的最高峰在1867米,就中微子发
器布置在海拔1200米的位置,自然而然可以提升直接覆盖距离。
这是面向地面的设置,如果是面向天空甚至是外太空,根据黄明哲计算出来高能π中微子衰竭率,最大影响距离可以达到30万公里附近。
这个范围已经全面覆盖了蓝星的近地轨道和同步轨道,甚至连一部分月球轨道都会被影响到。
在场的一众研究员之中,不乏地质学和天文学的大牛,加上超算和虚拟仿真空间的辅助。
很快他们就初步完成了星球模型的构建。
形成了边线——中心的布置。
边线上分别布置了:琼州五指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