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这段长城大致从后世清水河县东南起始,以接近四十五度角向东南方向延伸,一直到马邑以南七十里的长城缺处,即楼烦县(后世宁武县)为终点。
而北面的五路山以北,则是如今的匈单于大帐所在地:盐泽。
这样一来,马邑战役的主战场就非常清晰了:匈试图从这片‘y’字形平原的两个上角进
,而后进
马邑。
而汉室则打算在匈进
这个‘y’字平原之后,将匈
的退路堵死,使其无法从‘y’字的两个上角回到
原。
这或许有些奇怪。
既然是‘y’字平原,那匈应该有两条进军路线,以及两条撤退路线才是?
从地理位置来看,无论匈先锋是从五路山以东的武州方向,还是五路山以西的善无方向进
‘y’字平原,确实都没有问题。
——反正都是从五路山正北方向的盐泽出发嘛,终究还是要去盐泽正南近二百里处的马邑,从哪个方向绕过五路山都可以。
但实际上,匈单于大帐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哪怕一句‘要不从善无走’的提议,汉室对马邑战役的安排,也没有往善无方向派去一兵一卒。
原因很简单:由北面的五路山、西面的涔山、东面的洪涛山围成的这个‘y’字形,并非是全然平坦、均匀的。
这个‘y’字的右上角,即武州塞所在的那一拐,相对更倾斜一些,左上角那一拐,即善无所在的那一拐,则相对更竖一些。
与其说是‘y’字,倒不如说是上下倒过来的‘卜’字。
冒顿大帐所在的盐泽,大概位于后世凉城县。
如果想从武州塞方向进这个‘y’字平原,匈
部队可以先从盐泽顺着平原东行,至后世牛镇市一带,而后折道西南,近
马邑。
这样一来,匈部队的行军路线,就类似于在地图上画了个‘7’字形;‘7’的那一拐,刚好和‘y’字平原的右上部分重合。
而‘7’字的尽处,便是如今的武州塞所在。
但如果从想从盐泽向西走,而后折道东南,在地图上画一个左右对称的倒‘7’字形,则要面对一个巨大的困难。
——夹出这片‘y’字平原左上部分的五路山和涔山,并不是完全分离的!
位于‘y’字右上拐的武州方向,五路山和洪涛山毫不相连,直接空出了一条宽近四十里,直通武州塞方向的平原!
而左上拐的善无方向,五路山和涔山却是连在了一起,只是在连接处稍矮了些,留下了一处不过几步宽,且尚未开发的羊肠小道!
如果是小部队通过,那这样一条羊肠小道,自然是奇袭敌后的优秀路线。
可要是想让几万部队从这条羊肠小道通过,大军兵临善无城下,沿途要花多少功夫‘披荆斩棘’不说,光是时间,也是一个大问题。
——匈骑兵的
粮储备,最多不会超过十五天!
可要想让几万骑兵集群,从这样一条羊肠小道抵达善无,根本就不是几天之内能办成的事。
上百里的山路,数万骑兵次序通过,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尴尬的状况。
——善无是到了,粮也吃没了······
这就使得善无面临大规模匈骑兵的可能
,几乎无限接近于零。
就算匈进攻善无方向的路没那么难走,甚至和进攻武州方向的道路一样平坦,一处郡治级别的城池和一座简陋的关塞之间,匈
也能很轻松的做出明智的选择。
但大规模不能抵达善无城,并不意味着小斥候部队无法抵达。
和武州关卒先前的猜想如出一辙——善无城,已经被匈的斥候部队遮蔽。
这里的‘遮蔽’,指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包围,而是对一处城池或战略要点进行‘伪包围’,即通讯屏蔽。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善无城近万军民走出城,围成一团向着马邑方向撤退,那这匈
斥候除了放几只冷箭,远远追随警惕之外,便别无他法。
可要是善无城想靠几个驿骑送出去什么消息,或者百十的小
部队出城,那就是在痴心妄想了。
而在这场马邑战役之中,匈对善无城进行的屏蔽,也只是暂时的。
一旦武州塞,匈
主力便可以从‘y’字平原的右上拐,抵达‘y’字平原的中心
汇处。
到了那时,匈主力完全可以径直北下,自然也可以派一支分部,把善无城真的围到水泄不通。
诚然,在武州塞被之后,‘y’字平原固然全然落
匈
的掌控,位于左上拐处的善无城,也就没有什么战略意义了。
——匈的战略目标是南下,从‘y’字中心往西北方向的善无发起进攻,与匈
的战略方向完全相悖。
即便是撤退,善无方向也不会成为匈的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