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找不到回家的路!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www.ltxsdz.com
铢钱铜铅比六比四,八枚五铢钱,能熔炼出将近二十四铢纯铜。
八铢钱,铜铅比例则为三比七,五枚八铢钱,能熔炼出十二铢纯铜。
而八枚五铢钱,和五枚八铢钱,其面值却是完全相同——四十钱!
也就是说:如果五铢钱和八铢钱同时存在,那必然会有聪明,想到这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把价值四十钱的八枚五铢钱熔炼,得到二十四铢纯铜,再以这二十四铢铜,私铸出十枚八铢钱。
里外里,四十变八十,瞬间翻倍!
甚至可能会有更贪心的,直接拿五铢钱熔炼出的纯铜,去铸造三铢钱!
那利润有多少,就全看三铢钱的成色,以及那个聪明的良心了。
而这样的事,几乎必然会发生!
——汉初,高皇帝将铸币权开放,原本重达十二铢的秦半两钱,在汉室都出现了重量不足四铢的‘袖珍’版本!
而那些重不到四铢的半两钱,却依旧是半两的面值!
这,才是汉开国之初,通货膨胀根本刹不住的原因——所有都在铸钱,还都是写做五块,读作十五的劣质货币!
而在此时的汉室,即便私铸钱币依旧是重罪,但已被以上的利润,已然足以使利欲熏心的‘聪明’冒风险了。
那样一来,五铢钱非但不能成为通用货币,反而会成为国家撒出的福利,并导致私铸之风益猖獗。
刘弘自然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连这一层可能都看不见,所以,刘弘地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推行五铢钱,讲其他杂钱全部禁用!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刘弘所铸的五铢钱,铜的占比为什么会这么高——以更高的成色,尽快赢取百姓的信任。
“此钱,铜铅以七三之比铸造。”
刘弘的最后一声解释,更是将张苍心中最后的犹豫彻底击碎。
就见张苍摇了摇,拱手一拜。
“臣昧死,以言陛下欲行新钱之失。”
在得到刘弘的示意后,张苍几番犹豫,终是将自己的结论道出。
“臣以为,若陛下行此钱,则不出三岁,长安将再现夕粮米石四千钱,名易子相食之惨况也!”
张苍的反应,在刘弘预料之中。
对于任何新事物,张苍这样的老臣,尤其是以黄老为政治纲领的汉臣,都必然会带着戒备去看待。
对于张苍可能提出的疑问,刘弘也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御史大夫但言无妨。”
得到刘弘的许可,张苍就将自己的困惑尽数道出。
“若行此钱,则秦半两、高皇帝三铢、吕太后八铢等诸钱皆当废;即废,则民之钱不复为钱,当若何?”
很简单的道理:国家发行了新的钱币,并规定旧的钱币无效,那百姓手中的旧钱,就必然会沦为废纸。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废黜半两、八铢等钱币,虽然不会让这些钱全部为废品,但半两、八铢,尤其是三铢钱那感
的含铜量,必然会使百姓遭受巨大损失。
即便国家以含铜量回收旧钱,也必然会使旧钱得价值大幅降低——原本价值八铢的钱,其含铜量却只能铸造0.8个五铢钱,这就意味着八铢钱,将只具备四钱的面值。
钱的价值直接降为原来的一半,就必然会导致汉室,在一夜之间发生200%的通货膨胀!
即便不考虑经济因素,光是‘财产一夜蒸发一半’的打击,就会使得无数底层百姓,从自耕农滑落为半自耕农、佃农阶级,乃至于直接成为隶。
汉室的光辉形象也将受到沉重打击,国家威信急转直下,百姓对汉政权的向心力迅速减弱。
要想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国家就只有两个办法。
要么允许旧钱和新钱并行,都可通用;要么,以旧币原有的面值回收,并销毁重铸成新钱。
新旧并行,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所以刘弘地选择,就只剩下后者。
“朕意,秦半两、高后八铢,皆以原价收于少府,融为铜,重铸为五铢。”
秦半两、高后八铢,其含铜量都还算不错;虽然这么做,会让政府遭受一定的损失,但相较于百姓,无疑是国家承受损失的能力更强一些。
更何况如今天下本就缺铜,为了尽量把铜收集起来,尽快铸成五铢钱行用,也只能由国家承担这个损失。
至于三铢钱,则有意无意的被刘弘忽略。
——就连百姓,都已经将三铢钱归为‘荚钱’的范畴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假币就假币吧,能不能别用卫生纸徒手画个rmb出来,就说这是一张红票子?
造假,也得像一点吧?
听闻刘弘所言,张苍却笑着摇了摇:“陛下所为,虽负百姓之重,然亦有不周之处。”
略有些心虚的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