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的确是如此,修仙者,尤其是成仙之后,几乎堪称无所不能。
可从整体来说,科技似乎也不弱?
当然,目前的科技还差太远太远,可是在一些科幻作品中,科技的威力同样极为恐怖。
啥,那是幻想?
可幻想又如何呢?
几十年前科幻电影都不敢想象、不敢拍的东西,如今不也逐渐成为现实了么?
科技同样是可以成长的。
因此,把两者强行拉过来比较……根本就没法比啊!
就好比让和尚去念圣经,让道士念佛经……
神经病啊?!
理念都不同,怎么比较?
也好比中西医之争,有
黑,有
吹,但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真正客观去分析。
有
说,中医辣
,治不了病,动不动吃几个月的药,还看不见疗效。
但他们却不会去了解,也不会知道,中医同样是可以见效极快的,四诊合参、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哪怕是危急重症,如心、肺、肾三衰之病症,只剩下半
气了,现代医学都不敢说有几分把握的
况,中医都有大佬能让其三天内下床行走,当然也不可能百分百成功。
但这足以证明,中医同样是可以治疗危急重症的。
可为啥现在不行,被
呢?
这便不得不说一个
尽皆知的
,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
纲目。
这货,真的是害了中医数百年……
本
纲目中很多‘中药’是瞎编
造的不谈,他甚至还说:‘古之一两,今用一钱’。
啥意思呢?
古代用一两?我们现在用一钱就够了。
由于这货名气太大,直接导致,
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他。
可结果呢?
86年左右,在马王堆汉古墓里出土的一整套中医的计量工具,中医火神派李可与现在计量工具对比后得之,古时方剂量一两为之现在五钱之多!
那么问题来了。
以《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例,须知这本书说是‘中医神书’也不为过。可这书比本
纲目早了多少年?
到了后来,中医们翻出《伤寒杂病论》一看,哦,这个方子,xx药用一两,那就是今天的一钱啊?
那就用呗!
可用完了之后……咦?咋没效果呢?
久而久之,哦,原来中医需要慢慢调养,中药一吃就是几个月……
可实际上,鬼的个几个月。
分明那药就该用今天的五钱!
药量足足低了五分之四,能特么见效快才见鬼了。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中医慢慢的也就没落了,如当初李可老爷子,一副药几百克有毒的附子下去,却能在短短两三天内,把只剩下半
气的
治疗的能下床行走,也成了绝响。
不过,他与
联合创办的中医急诊科倒是还在。
那么,中医急诊科的存在说明了什么?中医也能治急症啊!
但就算如此,也不能说中医就完胜西医。
二者各有千秋,如做手术,这就是西医的优势。
如肠胃病,若是肠胃没有穿孔,又遇到牛
老中医的话,那么中医治疗会更加合适。
但如果穿孔了……那可就不能用中医了。
中西医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没有谁能完胜谁。
不过,现在倒也几乎没
会提中西结合了,因为二者理念不同,真不好结合。
中医治证,西医治症。
两者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体系,怎么结合?只会搞的四不像,中不中、西不西。
就比如浮小麦这一味中药,简单来说,就是把麦子扔进水里,浮起来的,就是浮小麦,能
药,沉下去的不行。
但是有科学的眼光来看……神经病啊?!
你浮起来,可不就是不够饱满、或是有病虫害的小麦吗?
这玩意儿,能有正常小麦的营养价值高、疗效好?
曾经有一位老中医,也这么认为,于是他就把药方中的浮小麦全都换成了正常小麦。
结果……
一段时间的治疗实践后,他发现,把浮小麦换成小麦之后,疗效还真就变差了!
这特么找谁说理去?
科学么?
不科学啊!
但事实就是如此。
为何会这样?中医理论是,浮小麦有一种上浮之力,浮小麦
药,取的就是其上浮的力量……
这简直就是玄学!哪里科学了?可偏偏这玩意儿它就是有用,讲究的就是中医
阳五行、气的理念,跟西医结合……这咋结合?
理论不同,非要强行结合,那只能是四